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接连发生了三起农村中小学学生重大伤亡的恶性事故。有下晚自习后发生拥挤踩踏造成死亡的;有拉载小学生上学的车辆翻车造成死伤的;有住校生一氧化碳中毒导致死亡的。
可以说,这三起恶性事件无一不是撤并“村小”惹下的祸。就在10年前,广大农村还是一个村一所“村小”,几个村一所初中(即“联办初中”),由于学校办在家门口,农村孩子读小学无须住校,也无人住校。现在,“联办初中”差不多已成历史名词,“村小”也处于快速撤并中。
撤并“村小”,便意味着大多数农村孩子从小学、幼儿园开始就得住校。小学生生活能力差,自护自救的能力更差,因此,小学生住校风险大,化解风险的成本自然就高。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根本就不具备接受住校生,尤其是小学生住校的条件。我在苏北乡镇工作了17年,我所知道的乡村中小学没有一个有校医,不管有住校生与否都没有专职生活老师(要知道,就全国农村而言,苏北乡镇还算是发达的)。
在山西临汾蒲县“12·4”事件中,等学校值班人员发现宿舍有情况时,6个孩子已经昏迷。也就是说,从第一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有不适、不安等不正常反应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大人在场。去年年底,江苏盐城射阳县合兴中学小学部四年级学生、11岁女童马京京晚上生病死在宿舍,直到第二天上课时才被发现。
小学生住校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没保障,无奈的家长只好让孩子走读。但是农村不比城里,村、镇之间没有“公交车”,乡村道路旁也没有路灯,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强制学生到校集中上早晚自习,所以为了使孩子能“按时”赶到学校,让孩子乘坐“三无校车”,便成了绝大多数农村家长的唯一选择。媒体和官员们都称这种“三无校车”为“黑校车”,并把舆论矛头、法律利剑指向了“黑校车”车主。可是,廉价到农民能承受而又不“黑”的校车,又在哪儿?
在江西“11·21”学生踩踏事件中,都昌县土塘中学初一年级共有6个班,每班学生多达109人以上(该县农村中学每班学生一般都在70人以上),每间54平方米的教室要摆放110张课桌椅,学生宿舍两个人挤睡一张床,每屋同住40多人!
上学苦、上学难、上学险,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学校大撤并,是造成农村孩子厌学、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新华网有这样一篇报道:河北省一个叫威县的“普九达标县”,三年前该县初一入学的学生有1万多人,而2005年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其中一所叫贺营中学的乡镇中学三年总辍学率近90%。威县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典型,它不过是记者随意调查的一个县,也许比它的辍学情况更严重、更触目惊心的县还有很多。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不禁要问:“村小”撤并所带来的农村教育之痛,还要让农民和他们的子女承受多久?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