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重镇保定,王昆山做市委书记54天即被拿下。
但诚如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特供信息》首席主持人、知名学者蔡未名先生所析:“‘王昆山案’的‘新闻眼’,主要不在于他任职市委书记的短暂性,而在于他因‘受骗上当’并落马。”这个分析是精辟的。
王做官多年,官场履历“丰厚”。选择王做保定市委书记与他多年为官的资历有关。换句话说,他原本无须“受骗上当”就能稳坐市委书记这把大交椅的。事实也是如此,他被任命时,“受骗上当”并没起到任何作用。
既然王书记此顶官帽无须花钱买,王为何要去“受骗上当”?
问题出在官场潜规则。王担心,他的市委书记宝座被人“虎口夺食”,他遂向企业索贿,进贡给自称是某中央高级领导人身边红人的“贵人”,以寻求所谋书记宝座万无一失。
王在官场历练数十年,是个老政客,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王所拜托的“贵人”实乃诈骗犯一个。
照说,王既已当上,让“贵人”捡了把便宜也不算什么。王书记若缺钱了,向企业索取岂不更方便尔?损失点儿买官的“小钱”算个逑!
然而,活该王书记倒霉,偏偏那个捡了把便宜的“贵人”,在别的案子中栽了,为戴罪立功把王书记“咬”了。
我们做百姓的还是要感谢那个“贵人”,尽管他使用的是犯罪手段,但他能咬出王书记,客观上起到了“替天行道”的效果。要不然,任凭王书记主政保定5年,那儿的百姓不知又得吃多少苦受几茬罪哟!
一个隐藏的大贪官,以戏剧性方式被清除,让我想起当年浙江萧山市市长莫妙荣——一个栽在小偷手里的中级贪官。呵呵,这实在是当今中国社会的“黑色幽默”续篇啦。
一个被委以重任的“我党高级干部”,以“受骗上当”的方式结束政治生命,不光在当代中国闻所未闻,在古代封建官场也少有耳闻。至少,在清人李宝嘉所写的《官场现形记》中未曾记载。
在“王昆山案”中,现有信源说明,能够决定王之官帽大小的上峰并没有收取王行贿买官的贿金,这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不过,王的上峰虽说没收受买官贿金,却未能事先考察出王的贪腐本性来。
眼下正系地方四级党委换届的高峰时段,王恰恰作为换届中新任市委书记到保定上任的。为防止“带病提拔”,上头一再要求从严考察拟提拔官员的“德”与“廉”,甚至拟提拔官员在提交常委会讨论前要先过“纪委关”。可是,失缺了人民的真正监督,内部监督再怎么加强,用人的篱笆墙是无论如何都扎不紧的!
“王昆山案”是活脱脱的《官场现形记》现代版。它所真正揭示的“新闻眼”是:要当官银子换的官场潜规则,以及潜规则背后的官场劣文化,犹如癌细胞扩散,已经渗透、蔓延于官场的各个层级。小到当个村委会主任、乡镇长什么的,大到如王昆山这般“高级干部”,谁都在嘴上说深恶痛绝,可背地里却又不得不与潜规则和劣文化同流合污。
难啊!难就难在明明不可为却偏偏只能如此作为。其实要解这“难”也很简单——不就是把选官的权力真正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嘛。只是,很简单的事情真要实施,是受时机和社会条件约束的。由于已错过了实施的最佳时机,现在要实施还真的很难。你想,在普遍的社会性的“逆反情绪”之下,现在实施会是个什么结局呀?于是乎,《官场现形记》之“形”,只能继续丰富下去。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