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省部级高官涉贪案件多数为中纪委直接查处,而地方纪委的作用并不明显。百姓期盼中纪委不再演"独角戏"、强化地方各级纪委工作的呼声日高。2006年,中共中央加大了对省级纪委书记的交流力度。截至目前,本年度已有15个省(市)纪委书记职位被调整,其中10省(市)纪委书记属异地调职。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省级纪委书记排兵布阵,凸显了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省级纪委书记异地交流的好处有三:
加强了检查监督的力度。以往,省级纪委书记大多由省委副书记兼任。本年度省级纪委书记变动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现今大多省级纪委书记不再由省委副书记兼任。在这种情况下,新纪委书记们有了更大的工作空间,这不但进一步提升了纪委的职能,而且层级的减少也有利于提高检查监督的效率。由此,地方纪委检查监督工作的力度势必得到加强。
弱化了案件突破的难度。省级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一是落实了十六大以来中央曾多次提出的"适当扩大党政官员成员异地和交叉任职"的目标;二是可以有效杜绝和防止地方纪委书记由于长时间在一地任职,以致在查办当地案件时难以突破"关系网"、"人情网"的不利局面。此举无疑将大大弱化一些地方腐败案件的突破难度。
拓展了干部交流的宽度。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省纪委书记异地调整力度空前。在15个被调整的省(市)纪委书记职位中,属异地调职的就有10个,其中包括6名中直机关的"外派京官",显露出今后纪委干部交流不再只限于纪委之间,而会扩大到整个公检法纪系统。值得指出的是,新任北京市纪委书记马志鹏此前任中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公检法,新任上海市纪委书记沈德咏此前任中纪委常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这足见中央对京、沪两大直辖市反腐工作的重视。
省级纪委书记规模性地异地任职,不仅有利于扭转地方纪委反腐力度疲弱的局面,变中纪委"独角戏"为地方纪委 "主动出击",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的对地方各级纪委干部交流的导向作用以及所产生的良性循环能量巨大。可以预见,随着各项反腐措施的逐步落实,未来反腐会更加深入、更加彻底。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