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最近在美国中期选举中的胜利,标志着布什所代表的保守主义运动的终结。同时,一批带有强烈经济平民主义倾向的保守民主党人被选进国会,奠定了民主党对两院的控制权。
跨入本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企业利润不断创纪录,股市腾飞,CEO收入上亿。但普通百姓的实际工资收入却停滞不前,经济安全感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日益减少。中产阶级对目前美国经济制度越来越怀疑。这也是为什么布什任上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好,选民都对自己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的原因。
这次中期选举,腐败、反恐、伊战是领先的三大主题。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经济平民主义正在得势,被选上台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强调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比如最后在弗吉尼亚一锤定音,击败了共和党在任参议员的JimWebb,一获胜就澄清:他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仅仅因为伊战,而从共和党跳到民主党的营垒中,他一直关心社会公平问题。另外在蒙大拿州击败在任共和党参议员的Tester,是参议院里唯一会屠宰的农夫,干农活儿被机器绞掉三个手指头,农场年收入仅两万美元(美国平均家庭收入将近五万)。他也是反跨国公司,反大企业的干将。
在共和党一面,经济平民主义也正在得势。众所周知,共和党是亲企业的党,布什政府也是亲企业的政府。但是,布什主义已经转化了共和党的社会基础。比如,布什的支持者中,一个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没有上过大学、收入很低的白人阶层。这些人是全球化经济竞争的输家。共和党不为这些人说话,早晚会丢掉这些选民。反移民、反自由贸易的布凯南主义也在共和党内抬头。所以,经济平民主义不仅可以促成民主党的团结,甚至可以使民主党与共和党找到合作的基点。
反观中期选举的三大主题,腐败是共和党内部的事,民主党在这上面占了便宜,但无法以此当作两党政治讨价还价的议题。在反恐上民主党不占优势,如今占领了国会,有了责任,民主党必须作出些成绩向选民交代。其最好的得分处,就是经济平民主义。这包括提高最低工资和福利,限制跨国公司的利益,提倡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如果民主党在这些方面主动出击,布什政府很难有效抵抗。这也是为什么中期选举刚一结束,财长鲍尔森就率领包括联邦储蓄银行主席伯南克在内的高规格代表团访华,就贸易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
中国要迎接挑战,就必须更深入地研究美国,介入美国。美国的许多利益集团和中国关系密切,对中国同情。比如《华尔街日报》,这些年来一直顶着贸易保护主义的狂潮为中国说话。
中海油在美国并购时,《华尔街日报》不仅为中海油辩护,还在显著位置刊登中海油总裁傅成玉的文章,申明中方的立场。也就是说,在贸易战中,中国实际上成了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利益集团,只要掌握了政治游说、媒体宣传和公共关系的技巧,就并非无牌可打。所以,经济平民主义在美国政治中的崛起,不仅考验未来的中美关系,也考验中国介入美国政治话语的能力。
作者:薛涌(旅美学者)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