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今报》昨日报道:“我们一不要城市孩子,二不要独生子女。”11月25日,在河南省水利电力行业毕业生招聘会上,有些招聘单位“卡”的不是学历、能力,而是“出身”。
像地质勘测、水利电力等条件艰苦、常到野外的工作,城市学生、独生子女应聘后因为受不了苦而流失出走的现象确实严重,这就逼着部分工程类企业把“农村学生”当成招聘的第一选择。因为对这些企业来说,与学习成绩、专业素质等“硬件”相比,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这些“软件”更加重要。
招聘偏重出身,应该是一种“歧视”,但这不全是企业的罪过——一方面源于现在家庭教育的培养缺陷,家长不对独生子女做有意识的磨炼,“温室花朵”又怎能经受风霜雨雪?另一方面则来自学校教育的本末倒置,只有书本知识的灌输,少有行为能力的培养,学生越是“高分低能”,越加折射出应试教育的剑走偏锋。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所有的独生子女,他们并不是天性有缺陷,而是我们社会教育的不成熟催生了他们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的现状。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可能多了一点“霸气”,但这种“霸气”既不是靠自己的绝对实力得来,也不是出自一般人难以达到要求的“框定”。说白了,这其实是在选择我们本该人人具备的“原生态”,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吗?
可以说,不仅仅是地质勘测、水利电力等工程类企业需要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我们所有事业哪一个又能离开吃苦耐劳精神?如此看来,通过类似的招聘让我们的城市学生和独生子女感到气恼和不服,从而克服一些可能的缺点,这反倒不是坏事。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