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薛涌先生撰文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推行教育券制,政府把给大学的教育经费,分摊给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这样将让市场逻辑支配大学竞争,学费高、质量差的学校逐渐被淘汰,更多穷人也将因此上得起大学。我撰文对此观点进行批评后,薛先生很不服气地撰文回应,认为我“头脑僵化”、“老脑筋”。“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再将我的道理辩辩明。
我提出,实行教育券制度之后,考生仍难进行明智选择。薛先生认为,“照这个逻辑,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个错误”,“市场上商品岂止千万”,消费者不照样能自由选择吗?我觉得薛先生的比方不恰当。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东西比高中生评判分散在全国的大学,难度实在是要小太多了。更何况,接受高等教育不完全是经济行为。
薛先生举出自己身边的例子,说一个学生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因为家里没钱和对大学了解有限,来到了不知名的萨福克大学,现在“他受了大学教育,是个前程无量的年轻人”。我认为,这个例子不具备普遍的说服力。比如本人1994年考大学时,就为省钱选了收费低的师范大学。结果怎样?害得我毕业后违背心愿做了一段时间中学教师,在职业发展上走了相当一段弯路。
薛先生说,有研究表明,二三十年前被常春藤大学录取,但因种种原因跑到小学校去的学生,如今平均收入和当年上常春藤者没区别。或许美国的确是这样的情况,但在中国你不妨去了解一下,清华毕业生和地方高校毕业生,发展情况与收入水平有无区别?
薛先生认为,中国大学的很多经费都被浪费了,能跟什么拨款也没有的新东方竞争,我们的大学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新东方只是一家培训机构,都去跟实用技能培训机构竞争,我们的大学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以为中国大学办的培训班都赚不到钱吗?再说,新东方的竞争优势也不是低学费啊。
对我指出的最关键一点,穷学生拿了教育券也上不起大学,薛先生说,“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怎么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称一个穷学生拿到面值八千的教育券,可以到一个生活费低的偏远地区上学,缴三四千学费剩下四五千当生活费。这样的想法真是天真!几年前江西作出规定,高考成绩排前多少名的学生,就读本省高校可获上万元奖学金,你去看看该省的“尖子”被留下了几个!中国大多数的偏远大学,往中心城市搬迁还来不及呢,指望靠学费和生活费低的“优势”,将学生和教师吸引到偏远地区,让市场来解决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