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性爱录像事件,在超出“娱乐性”之后终于又回到了“娱乐性”——从单质的演艺娱乐过度到社会娱乐。
即便是居高临下的谴责和谩骂,也在回放录像中的无边春色。
剥开并不华丽的外衣,将灵魂暴露在生活的暗淡光影下,当事人的道德底线以及全社会有关审美有关职业有关艺术有关人伦的最低底线,在大众喧嚣中一降再降。
谁有资格谴责、谩骂甚至同情张钰们呢?你看过魔鬼的演出,你的心中也没有天使;你看过张钰的性爱录像,你也谈不上高尚和纯洁。
张钰们生存在演艺圈的底线,她们,还有更多飞蛾扑火的女孩子们,或许并没有奢望有朝一日能够穿着低胸晚礼服踏上奥斯卡颁奖晚会的红地毯,但她们心中肯定有一个参照,章子仪、巩俐、陈红、徐帆,或许还有一长串珠光宝气的名单,在这些演艺界食物链条中的蜉游生物看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演艺的悲哀在于,在生活方式和享受的形态上,最高层级和最底层级的演员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而在艺术技巧和表现力、感染力上,最高和最低并没有多少距离。角色如果能够用来作为性的交易,那么,这些用作交易的角色所参与的影视作品,还能有多少价值?
另一层悲哀还有,大众传媒并不关心影视作品的内质,而是将社会舆情引向绯闻,引向明星的产房和一个孩子的兔唇。那些看惯了娱乐新闻的眼睛,在观看和欣赏影视作品时,如何能够抹除视网膜上的桃色?
大众审美情趣之外,人性的底线也在娱乐事件中被降低。过去还在黑暗中的潜规则,在传媒猎犬般的探寻下,在公众津津乐道的咀嚼中,正蜕变为行业的显规则。这里要问的是演艺公司、行业协会、院线和相关电视台,能否为了经济收入和收视率,而放弃对社会价值,对人性的捍卫和坚守?
张钰事件回归到大众的娱乐和狂欢,回归到低级趣味的舆论剥皮和廉价的道德审判,受伤的是社会和人性,社会和人性在底线上痛苦地挣扎和自虐般地呻吟。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