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对随意加班不给加班费和工资达不到约定水平有意见,企业视之为闹着不加班、还想加工资的“调皮”者。于是,专门针对那些“调皮”工人,深圳布吉某服装厂很是得意地“恶搞”了一下:发工资时,少则数十,多则上千,全都只给1元、5角和1角的硬币。(11月11日《南方都市报》)
“主要发给几个调皮的,就让他们拎着硬币去调皮吧。”从这家企业负责人自鸣得意的口吻中,不难判断出,她是很高兴看到“调皮”者拎着硬币去消费时的尴尬神情的。在这里,设计制造“调皮工资”的厂家老板,虽然没有更显露骨地说出“老子有钱,爱发什么就发什么”的狂妄话语,但资本的嚣张和权势的欺人,早已一目了然。
阅报悉,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个经营理念是:员工的快乐,就是公司的最大利益。当然,人家之所以要使员工快乐,其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因为员工对企业留恋不足而造成的频繁流动,受损最大的还是经营者。相比之下,咱们的一些厂家和公司,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以“调皮工资”的手段巴不得员工愁眉苦脸呢?要说,这是在短视思维下做出的短视行为。就像深圳的那家服装厂,经营者根本无意从与员工的真诚沟通、和谐相处中去解决问题,却自以为找到了“借其他厂的工人来做”的PK绝招。然而,“借人解难”借得了一时,借得了长久吗?我就很是质疑,与自己员工都关系紧张的经营者,对待“借来的”员工,马上就能变了一种脸色和心胸?
或许,发“调皮工资”来整不听话的员工,在特定时候,确实能够收到令某些员工有苦难言的“修理效果”。但我以为,这何尝不是自戕了企业的形象。从长远来看,这种外界形象分的降低与流失,到头来给企业带来的不快与痛苦,肯定大大超过今天手拎“硬币工资”的“调皮”员工。道理十分简单,如果“调皮工资”真能“杀鸡骇猴”,一些先进企业苦心孤诣地营造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岂不是砸钱瞎忙了。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