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上半年始,网上关于贫富分区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日前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做城市问题调研时发现,因收入差异而导致的居住区分割现象已越来越明显。(11月2日《瞭望》新闻周刊)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这样一句话:砌一堵墙之前,我该问问清楚,圈在墙里边的和留在墙外边的都是些什么。这话用来观照时下“城市贫富分区论”的争执比较恰当。因为,“城市居住格局”这则寓言不只是基于建筑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建筑分布,它实际上也是政府、房地产商、市民三方互动的结果,一个城市的居住格局,某种意义上就是穷人和富人在居住权上博弈。
“分”还是“不分”——这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有人动辄拿美国曼哈顿等国际“富人区”来论证我们“贫富分区”的可行性,却避而不谈国际著名富人区的几个事实语境:其一、欧美发达国家“富人区”往往经过了数百年的积淀,它是资本财富自然流动的结果,而我们转型期的“富人集中现象”究其本质只能说是改革进程中某些体制失衡的外倾表现。其二、从“贫富分区”的动因来看,前者是基于情感心理认知上的自愿性隔离,后者是基于制度效率下的非自愿性隔离。在美国或者日本,富人区是开放的风景,穷人常带孩子去勉励其奋发向上;而我们现有的“准富人区”则庭院深锁保安众多,穷人则往往被远远隔离在院墙之外。其三、我们在鼓吹“贫富分区”如何合乎经济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时候,别忘了这几年法国正在推行“城区更新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就是使不同社会层次掺杂、融合,不再人为地分割富人区和穷人区。可见,这种舶来的“贫富分区”论在国内还缺乏相应的现实基础,是行不通的。
城市规划、住房建设,塑造的是一种凝固的社会架构。一旦这种构架人为地加剧其落差,两种文化和心理就会日益断裂,触目惊心的“巴黎骚乱”谁说不是这种断裂造成的呢?
因此,城市的发展,理应给穷人留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而不应该将其彻底边缘化。只有保证穷人也能在城市居住格局中自由呼吸,富人生活才能更安心、城市发展才能更和谐,而我们的社会也才能更加康定。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