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诗案”无疑是近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舆论罕见地以一边倒的声势支持着秦中飞。这代表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国家舆论政策更加完善透明。但是,在舆论和民众“狂挺”秦中飞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挺”的度以及“挺”的方向呢?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我们支持的是秦中飞的民主意识,同情的是秦中飞的不幸遭遇,我们痛恨的是彭水官员的昏聩,但我们不能支持甚至鼓励短信这种形式。
彭水官员的做法是对民主的践踏,是对民声的“封堵”,这毋庸置疑。但是,秦中飞的做法就完美无缺吗?
短信的形式很不严肃,内容尚待商榷。它的流传积极作用明显,可消极作用同样突出,因为它会诱使谣言滋生,容易引起社会的混乱。如果我们把对秦中飞的支持误解为对“以短信发表言论”的支持的话,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彭水当地领导没有弊病,并且通过正常的途径起诉秦中飞,那么秦中飞的结局会如何?肯定不会是现在万民支持的局面。只不过因为做了亏心事的彭水领导主动把“把柄”交到了民众手中,才有了今天这种局面。
如果秦中飞从受害者一跃成为胜者,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彭水短信”这种变相的“议政”方式呢?必然会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合法的方式,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争相效仿。到时候,实事求是者与捕风捉影者会让我们眼花缭乱。
短信可以表达民意,但短信绝对不能成为表达民意的主流;我们支持秦中飞,但我们不支持秦中飞的短信形式。所以,我们“狂挺”秦中飞的同时应该谨慎。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