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正式下发。成都市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走在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值得关注的是,今后,在成都购买符合条件的二手房甚至是租房,都可在成都落户。(《成都商报》10月24日)
户口,在我国本来是用来发挥“证明公民身份,维护治安秩序,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三大作用的,但在长期操作的过程中,却逐渐演变成了城乡之间的一道藩篱,实质是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以户口为表象的种种物化的指标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想跨越这道藩篱,就需要通行证,而在绝大多数时候,通行证就是钱,要靠买房、投资,或者直接出钱来获得一个城市户口。
虽然民间一直有对严格的户籍制度不满的意见,但由于户籍制度涉及到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福利制度,政府一直没有松动,城市更不愿意动。近几年来,户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除了农业户口的人士之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加入到了批判和呼吁的阵营中。
作为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的成都,迈开大胆的步伐,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不仅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公民“迁徙自由”权利的尊重,是让每个公民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开始。
“迁徙自由”是基本人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如,在美国,每年约有1/5的人口在搬迁,各类技术人才和大批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动,是美国能够保持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地位的重要原因;在日本,这一比例是20%,法国、德国、瑞典等国家每年的人口迁移率也超过了10%,而中国伴随着户口流动的至今只有0.5-3%。
长期的户口壁垒,不仅利用“工农剪刀差”发展了城市经济和福利,更造成了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公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成都市大胆改革,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观,是在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