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朝鲜导弹试射、10月9日朝鲜核试后,从日本政府主管外交政策的重要阁僚(外相)和执政党高官(自民党干事长、政调会长)等政界上游再次发出了重新检讨核拥有可能性的声音。尽管首相安倍从政府立场表态说,不会颠覆“非核三原则”,但因为此种声音作为一种“固有频率”不仅在日本从未绝迹,而且有增幅的态势,所以仍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紧张。
作为世界唯一的核受害国,日本国内主流舆论依然尚未从“谈核色变”中“脱敏”,核拥有依然属于政治禁忌的话题。但日本政治家明知这一层,却一再挑战禁忌,究竟为何呢?
首先,日本国内的一些战略学者深知,日本只需做出“检讨”核武问题的样子,便能对中、美构成相当的牵制。随着朝核问题的持久化、泥淖化,以核武牌牵制中、美,为自己在朝核问题上已无牌可打、“人微言轻”的尴尬状况解围,不失为在困局中变相增加筹码的一步高棋。
其次,反复“弹核”,让国外舆论逐渐在核问题上“脱敏”,客观上对日本没什么不好:如果不远的将来,日本主流舆论连核的“政治正确”性都变得可以容忍的话,那么在改宪、拥有合法军队等问题上便不复有任何悬念和障碍。通过“弹核”反而能大大逼近日本在21世纪的战略目标,何乐而不为?
纵然如此,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似乎还无需过分担忧日本的此种动向。因为,如果日本真想利用此次朝核危机,尝试核拥有的话,不封杀朝核,而为其适度发展留有余地,才是其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我们看到,日本在此次试图把朝核“扼杀在摇篮中”的国际协同努力中,依然是最卖力的。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