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决策前,亲身的体验是确保实事求是的关键。日前,重庆市交委会鉴于公交秩序混乱和体制矛盾,要求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要轮流乘公交车上下班;据说这是“硬性规定”,还要“长期坚持”。
“处座”轮流坐公交有没有好处?参与轮班者最有发言权。10月19日,一位参与轮班的领导
乘公交上班,用了1小时5分钟才走完了乘专车只要20分钟的路,因此迟到了15分钟,从而深刻体会了老百姓乘公交上班的不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公交车运行的状况是否正常?乘客靠公交车出行是否便捷?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于长期靠专车、私家车出行的“处座”、“局座”们来说,的确是少了那么点“感同身受”。轮流坐一坐公交,也确实能给他们好好补一补“课”。
但要调查现状、了解民意,也不能只是轮流坐公交,或者说主要的途径不应该是轮流坐公交。否则,就容易重复时下的历史剧里屡见不鲜的“上级领导”微服私访的老套。在那些桥段里,解决问题的终极法宝,就是某“上级领导”(最好是皇帝本人)哪天闲来无事,下去逛逛,顺便就把困难给发现了,把问题给解决了。但这样的模式背后,透露出的却是正常的调查研究的缺失和信息渠道的不通畅。
具体到“处座”坐公交事件,把这当作一种了解民情的辅助手段可以,若过于拔高,甚至捧到“制度建设”高度,就未免有点“过”了。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