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这个课题我们分三个专题组进行研究,上午徐勇教授是一个专题组,我这里承担的是农民合作组织课题,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对农村合作组织的调查的情况,所以没有什么太多的理论,主要是对农村合作组织这一发展现状的描述,起这个名字《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新型合作组织》这个概念并非我首创,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刘若锋教授和他的学生在2000年主办的一个专题农村合作概论,之后由我们浙江大学教授在2002年作了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现状、机制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这个也出版了,他们对这个新型合作组织作过比较严格的,比较准确的界定,我们借用他们的一些概念。我们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有一些新的解释,第一我想对乡村新型合作组织的规定性内涵和外延作一个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叫?我们给他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方面,一个从内涵方面看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予以返还、主要按照自己制定的章程进行活动的经济组织。我们浙江省已经出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条例就是这样界定。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是在当前中国乡村专业合作社社区性的合作,专业协会以及各类经济联合体,或者由这些组织组成。这与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传统的合作组织有哪些区别?有三个,第一与旧中国乡村建设学派所倡导的农村合作社是有区别的,我下面作了两个区别,一个起点不一样,乡村建设学派是针对旧中国弱贫愚私,现在这个经济组织没有这个含义,他的起点是中国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基础,而且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农村基层组织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另外一个旧的组织基本上是一种生产力不发达状态下的低层次合作,现在的合作组织我们认为是在商品社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克服家庭经营弊端而产生的现代农业企业化的概念。这里有三个重点,一个新的合作组织承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是不改变家庭经营制度;第二个承认和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民办、民管、民享为原则,按照利润分配,在经济上、政治上都是民主的;第三(这个准确不准确可以作个评价),不是经济上剥夺,政治上控制的工具,而是农民自愿多元经济的参与,以人为本,城市反哺,协调推进,这是旧的组织不具备的;第四与改革开放以后在乡镇村制格局下的镇社不分的经济联合社不同,大家都知道有这个组织,有的地方对这就干脆叫联合社,有几个区就叫合作社。所以统计上这个去掉这一块,就很大误差,原来叫村民小组,其实就是改一个名字,叫合作社。村书记任社长,主要是对外交经济活动的时候盖章。
第二,与乡镇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与村之间界线也不分明,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是跨社区,所以我认为他突破乡镇的约束,实现了跨乡,跨县、省的联合。我们珠江地区的改造是跨省的。
这是我对新型合作组织的概念以及为什么叫这个组织的差别作一个说明。
第二我想对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类型、特征也做一个介绍。我们全国的数据来自农业部,农业部的统计有详细的数据,按照他们的数据,我们是61.47万行政村,有2亿多户农户,140万个经济合作组织,比较规范、经常活动有9.53万个。另外还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全国的供销合作社的系统的通过改造有1.85万个,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协会有9.2万个,如果都加起来,差不多是20万。这个成员数是这样的,1153.85万个,一个成员代表一个农户,在乡村户数的比例全国是5.27%,这个数字外我们中改院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第二个是我们中改院问卷,今年的暑假我们组织海南大学的搞问卷,涉及大陆28个省,这个覆盖面很高,但问卷数目不高,只有500多个。有合作经济组织占7.18%,这是一个反推的合作经济组织数据是不准确的。有7.18%村有合作组织,成员按照调查来算加入各类合作社的农户占了5.24%,这跟农业课题组的5.27%的覆盖面很吻合。我们想这两个可以印证一下这是全国的数字,江苏很高,总共是1.95个行政村,1551万户,现在有5218个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协会,专业协会有的大量也是搞经营的,不是服务的,所以地方也把它统计在合作经济组织之内,覆盖是14.8%。浙江按我实地调查看发展是非常快,但是在统计数上低于江苏,3.83万个行政村1168.7万个农户,现在有2718个合作经济组织这是截止到今年的6月30号,这是浙江省政府省长汇报的时候的一个数字很准确的。整个一个发展的状况,规模大概是这样的,全国平均每个合作社是124户,类型我们把这个专业合作组织划成四个类型:
第一个就是专业合作社,这个我们给了定义,是农民按照行业或者生产经营农产品的产业联合起来,这个分类很多,但是总的来说是两个类型:一个是家治性,过去公司加农户,现在公司加农户加合作社,这个变化是很有意义。公司加农户,个体和公司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合作社与企业都是组织对组织所以获得新生,另外公司加入合作社获得国家政策的扶持,我想有三个特点,一个财产独立一元经济之外,按股份占有;第二个就是打破界限,实现了跨行业的联合;第三个生产范围,超越社区的限制,按照市场的规律在更广阔的空间联合生产进行市场开拓,这是这一类组织。
第二是专业的行业协会,其实,与专业组织经济组织在外延上有交叉,有重叠的协会如果说是也是搞经营,也是经济组织,还属于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类型。这里面我们分开为经营型的和服务型的协会。经营型的协会我们认为是合作组织的一个类型,服务型经济协会应该是一个社团,登记也是有差别的,但是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与合作社的发展政策环境是完全一致,因为已经视为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从趋势看,协会逐渐地要由工商登记,转到民政局登记,规范为服务型的社团组织,现在一些像浙江一些专业协会基本上按照这个方向走。
第三类就是社区类的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是有差别,是行政圈或者村民小组参与的组织,从长三角看有三个类型,江苏叫发展三大合作: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合作社,我这里大致也是按照这个类型划分土地合作社、资本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江苏无锡发展最快。媒体报道,中央也很关注,无锡一共1285个村,2004年九月份调查的时候,有91个村,村集体改成村级股份合作社,到今年年底他们可能预计完成100个村的改造,能够符合这个改造条件的有200个,条件是村集体固定资产1000万,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万元。说到这里我想补充一点,长三角发达,他们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农村已经完成了三大转型,一个是村镇范围内过去单一的农业产业,现在是相当多村已经工业化,工业是主体、农业是基础,服务业做支撑;第二个变化就是集体经济农户经济加上工商私有企业经济,因为过去的乡镇企业已改制全部是私有企业,这种形态组织规模非常大。在无锡的两个村,有一个村闲置资本6000万,便以此进行资本运营,正因为他有这么大的资本,所以集体资产所有老百姓再也不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把集体所有的边界搞清楚。因为这些发达村第三个变化是血缘村落已经成为异缘村落,外来人口一进来,原有成员对原来的6000万的份额和去向无比关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把这个股份全部量化到人,发股票证,改称股份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在长三角在无锡发展是很好的,根据我的调查是这个判断。所以我觉得社区性的合作经济组织我觉得是最具有革命性的一种替代,这里面也是最麻烦,它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新、老成员对集体资产的占有关系,是有差别还是无差别;第二个股份组织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的关系;第三就是要整合原来村庄的组织资源,尤其是理顺乡村组织的两极关系。
再一个就是生产组合和经济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中国古老的状态,这类似于合伙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合伙人直接参与,海南这种合作体制特别多。
第三我想说一下趋势,一个中国乡村新型合作组织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数量少,覆盖低,表明我国乡村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二个在不同地区发展是不平衡,山东、江苏、浙江这些发达地区和云南、山西欠发达地区分布不平均。第三就是东部发展非常快,我觉得是可以说是发展凶猛。第四,就是我刚才说,村与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革命性的、最有生命力的制度安排。第五个就是合作社的联合社,开始发育,而且发育很好。我看到了一个消息,宁夏在省级成立了联合社,我想会不会像美国的农场局那样搞一个从联邦到州到县的网络。第六就是觉得下一步会更快的发展,因为前面讲了这么原因,所以迎了新的春天,新型合作组织的发育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关系,但是地区发展水平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际机构的介入,政府推进的因素都有可能推动他的发展。
新型合作组织发育与农产品行业发展的有密切的关系,农产品需要销售的行业,生产中技术要求很高的行业容易发生,三十亩地一头牛的很难合作,农民觉得没有意义。
小节:东部发达地区,乡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在发展信息、农业商品方面更加追求内部效率的产权机构,施行民主管理和运行的规范性,更加注重合作经济组织的企业性。竞争力的塑造建立在商品经济上的市场竞争组织,跨越了传统互助服务型的组织。如果有不妥请专家们指正,谢谢大家。(王景新:中改院农村转型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