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促进农业标准化实施、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农业、金融、税务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然而,目前就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没理顺;合作内容单一,合作范围较小,带动力不强;农民自发组建的合作组织不多;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运作经费及经营管理人才等等。
新时期的农民对农民合作组织有何诉求?农民合作组织该向何处去?近期,本报记者对我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走向合作”,敬请读者留意。
“我们县养鱼50亩以上的大户,至少有50户,这些人我基本上都认识。”佛冈石角镇吉田村养鱼专业户朱树球说。佛冈县淡水养殖大户可分为外来专业户和本地专业户,养殖10亩水面面积以上者百户以上,分布在全县各镇,总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他们虽然没有成立专业协作组织,但彼此了解,在生产过程中也有某种程度的合作。
朱树球是本地养殖大户的一个典型,除养鱼80多亩外,还养猪、种菜、种果及开饭店。施陈尧是外来养殖大户的典型,今年50岁的老施是浙江金华市丽水县农民,1988年来佛冈养鸭起家,1997年承包佛冈县残联鱼塘140亩,随后,他的亲戚及丽水老乡纷至沓来,至今在石角和龙山两镇达30户之多,每户养殖水面50-80亩左右,形成一个外来军团。
朱树球和施陈尧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乐于助人,急公好义,成为本地养殖户和外来养殖户中有名望者,故事也因他们而起。
“团购”鱼苗尝甜头
8月23日下午,施陈尧有一口塘的鱼要卖,朱树球等一群要好的养鱼人聚集在施家喝茶抽烟后,下午4时左右与老施夫妇一齐下鱼塘作业。捕鱼的流程是这样的:在自动投料机附近早已张开一张大网,中午喂鱼时已经将塘中的鱼聚拢在大网中,大网旁还有一张更小的网,眼下,他们要做的将大网里的鱼“过”到小网中。晚上鱼贩的专车来收鱼时,再将小网中的鱼吊起,过称、装车。他们七、八个人在水中配合默契,动作熟练,两个小时不到,随着网中鱼在水中翻起阵阵浪花,2000多斤罗非鱼就“过网”完毕。
“我们邻近这些养鱼户,不论谁家卖鱼,其它人没事都会来帮忙,帮工不是最主要的,交流才重要,比如价格多少,卖给那些鱼贩等等,同行多交流,彼此就心中有数。”老施爬上岸,一边抹着脸上的水珠,一边说。
“你们虽然没有协作组织,但实际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协作,信息互通、技术交流、互相帮助,这些都是协作的具体内容。”笔者说。
“其实,我们真正算得上合作,而且又共同得益的是联合买鱼苗。”坐在鱼塘边抽烟的朱树球告诉我们,佛冈养鱼业从1995年开始出现集约化生产,养殖十亩以上乃至百亩以上的大户开始增多,每年放两造鱼苗,达数百万尾。买鱼苗就成了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都知道集体采购无论从价格上还是质量上都会优于个体采购。从1997年开始,先是由部分大户委托有经验,又乐于助人的老施代买,随后,“团购”规模逐年加大,到现在,加盟“团购”鱼苗的养鱼专业户超过百户。
集中超过百户的用量,老施采购时就游刃有余,他在省内鱼苗供应商中选择了花都市一家相对质优价兼的鱼苗场,建立了长期的联系。以今年春天的罗非鱼苗为例,每尾3角钱,如养殖户单独采购,每尾要增加3-4分钱,委托老施采购,只需每尾付付1分钱给老施作费用,就可将质量可靠的鱼苗送到家门口。
搁浅的“超前设想”
协作为养鱼户带来好处,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促使他们产生了更高层次协作的构思。2000年,养殖结构和市场的变化让佛冈养面临一场考验:从1997年起,佛冈引入一个新的鱼种—淡水白鲳,初时因产量少,收购价一度推高到每斤10元左右,养殖户见有丰厚利润一哄而上,到2000年前上市量大增,价格则大幅下滑,“最低价时每斤白鲳收购价才1.5元,本都保不住。”
面对这种局面,许多养殖户找到施陈尧和朱树球商讨对策,大家商量的结果是要限产保价,方式有两种,一是每户配额生产,不能随意扩大养殖面积,二是轮产,假设有100家养殖户联盟,则50户养白鲳,另50户只能养其它品种,第二年轮换。
在商量限产的同时,他们还设想用“团购”鱼苗的方式“团购”饲料。由于饲料生产厂惯例是不赊货,而零售商则肯赊货,一直以来养殖户无法绕开零售商直接从厂家进饲料,如果养殖户联合协作,让有信誉的养殖大户提供担保或垫资从生产厂直接入货,是完全有可能降低饲料成本的,如养殖户因养殖失败无法支付饲料钱,则可用鱼塘经营权流转半年或一年的方式抵偿。
但是,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协作,就不是搭伙买鱼苗,可来可不来那么简单的,规则一经制订,就需要全体成员自律与约束,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制订规则并监督落实。
“2000年我们曾经找过水产站,提出我们的设想,并征询他们意见。”朱树球说。但在当时,政府并未提倡建立农协,这种想法太超前,最后不了了之。
“那淡水白鲳鱼的结果怎么样?”
“去年8月收购价每斤1.3元,大家亏惨了,今年无人养,现在的收购价又回升至每斤2.8元了。”
有自己的组织就好了
8月24日上午,施陈尧和朱树球一大早就约笔者去龙山镇。下岳村是一个汇集众多养鱼大户的基地,今年七月份台风“碧利斯”肆虐,许多养殖场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家当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你看,鸭棚都给冲到那边去了。”养鱼大户朱建亮指着鱼塘中央露出的鸭棚一角无奈地说道。老朱是浙江丽水县人,6年前来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承包了70亩鱼塘。在该村,像朱建亮一样从浙江丽水来佛冈承包鱼塘的有6户,养殖水面达300亩。这场台风让他们血本无归。
朱建亮这6户人被冲垮的不仅是鸭棚,还有鱼塘里即将上市的上万斤鱼和塘基上养的500多头猪。“七月份正好是卖鱼的时节,大水一来鱼都跑光了,鱼苗钱、饲料钱全扔水里了。”朱建亮的160头猪最后只找回40多头,大部分都贱价卖给了从花都赶过来的猪贩子,剩下的几头还圈在被冲得破破烂烂的猪舍里,还有一头腐烂在塘基边上,远远便闻到恶臭。“我们6家人的鱼塘正好处在河堤缺口旁,连房子都冲跑了,损失最严重,下岳村还有几十户养鱼户,他们虽然没有塌房子,但塘里养的鱼也跑得七七八八。
灾后重建最缺乏资金,加上新学年马上开始,这几家人在老家上学的孩子等着父母寄钱,现在又要钱买鱼苗,进饲料,建房子,让他们困守愁城,束手无策。只好找他们信任的施陈尧和朱树球出面与政府协调,请求援助。
“我们两个人跑政府有关部门了不知去了多少次了,他们也说愿意帮助,但就是不见有动静。”老施说。去得次数多,催得急,对方难免不耐烦,人家顶他们:“又不是你们家受灾,关你什么事?”这话让老施和朱树球气结。
“如果你们是养鱼协会会长,情况也许会好得多。”笔者说。
“我们的确有必要成立自己的协会。”朱树球对老施说。
“听说我们丽水老家养鸭协会搞得不错,抽空我得回去看看,学点经验。”施陈尧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