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奇怪的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的政府官员们对媒体讳莫如深,他们一再强调不要公开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其中一位官员解释:“怕惹麻烦”。更有意思的是,几位官员还要求主办方把论坛速记稿中自己的那一部分删掉。以至于《中国青年报》9月19日的相关报道在涉及人名时只能用“A”、“B”来代替。
这次论坛,主要论及当前医疗体制的弊端,探索医改出路。对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困扰改革进程的话题,官员们有责任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大胆直言,探讨医改的最优方案。可是,与会的有些官员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出现这种局面,官员们首选是出于“自保”。官场有一个痼疾,就是一些官员明哲保身,逢人且说三分话,具体表现是他们习惯于说官话、套话、永远正确的“普通话”,而真话、实话、直话只在私下里说,圈子里说,退位后说。这次高峰论坛,有望官员们也讲了几句真话、实话、直话,但这些话只能“到此为止”,不宜外传,所以他们面对记者采访,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只有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或许是因为他只是退居二线的“原”部长,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是因为“自私”。医改的方案之争,路径之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部门利益之争。目前中国管理医疗卫生的部门太多,除了卫生部以外,还有十几个国家部委,都在管理医疗卫生中的一部分工作。有些官员在探讨医改办法的时候,不是从大局出发,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从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出发,而是从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出发,其所表述的观点必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能够使本部门、本行业在将来确定的医改方案中占据更大的蛋糕。但是,这些观点一旦与自己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所以他们只在幕后议论,不敢在公众前面露脸。
再者是源于“自卑”。既然是“高峰论坛”,与会者应该站在专业的最前沿,准备翔实的材料,罗列出有力的证据,得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可是,从报道可知,除了个别人公布的材料比较新颖外,官员们在论坛上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政府投入不足啦,资源分配不平衡啦,医保落后啦,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词调,而与会者在陈述这些老话题时,又没有超越前者、令人信服的观点和论据。如此一般水准的发言,笔者作为一个外行也能罗列出个“一二三”来。一些发言者还算有自知之明,隐去姓名是避免出丑。
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医改方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问题上,官员们应该剔除私心,深入研究,敢于担当,为国家、社会和百姓分忧解愁。如果官员们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缺少主见,说了话,连公开自己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肩负起引领民众跨越改革难关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