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发生疑似“瘦肉精”中毒事故,200余人食物中毒入院。一名浙江人涉嫌向上海浦东上农批发市场经销了一整车的问题猪肉,这些猪肉分别销往上海多个区的60多家菜场。
苏丹红色素祸害余波尚在,福寿螺管线虫致病惊魂甫定,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又爆出“瘦肉精”引发200多人中毒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事件在使上海有关部门手忙脚乱的同时,也再一次令国内的消费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北京、上海的监管部门应该是国内一流,这些地方的食品都频发事故,那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心地吃?
据了解,我国每年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高达几百起,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而且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冰山一角”。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度一度低于50%,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稳定人心的大事。
与群众食品安全信任度持续走低相对应的数据是,我国分布在卫生、农业、质检和环保等部门的食品安全专业人员已经超过100万人!在坊间就流传着八个部委百万专业人员管不好一头“猪”的说法。
事实上,猪肉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重兵”把守。第一个环节,生产兽药的企业由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负责;第二个环节,使用农药的养殖业由农业部门负责;第三、四个环节即兽药载体的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添加剂,由农业部门负责;第五、六个环节肉畜收购和屠宰企业,除个体和私营业者外,均由商业部门负责;第七、八个环节销售及卫生监督,由商业部门、质检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负责。
令人惊讶的是,问题猪肉却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能力,突破了一个个关卡,直捣百姓餐桌!
齐抓共管,这是我们在行政领域使用最多的一个词,而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问题是行政部门“齐抓不管”。比较好管的,或者有一定好处的,有一定权力的,大家抢着管。而有可能增加执法麻烦或者有一定执法风险的事,就推给其他部门。
“瘦肉精”事件,至少折射了两个我们未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行政资源浪费严重。监管部门众多、职能交叉的现象加重的是纳税人的负担,并且造成社会财富的无价值流失。
二是行政无为损害了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并且使违法获利分子有恃无恐。由于用黑恶手段获利的风险实在太小,不法分子因此频频铤而走险。
据了解,我国正在从立法角度强化食品安全责任,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修订《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草案已经出台。但笔者认为,立法固然给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最关键的还是执行能力和执行力度,如果以目前的行政执法架构来处理类似问题,公共食品卫生事件还有可能发生。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