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参加全国政协“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专题协商会上,几位科学家表示,科技界必须改革以“量”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否则因其所引发的浮躁学风和“科技泡沫”将阻碍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全国政协常委张涛说:“由于科研活动远离经济与社会实际以及立项和评估中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科技泡沫,导致我国在国际科技总体实力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他指出,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泡沫”。(《新京报》9月7日报道)
“科技泡沫”的危害显而易见,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弄清楚的是:这么多中国的“科技泡沫”,究竟是谁吹起来的?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长长的“泡沫鼓吹链”。
处在链条最前段、与“科技泡沫”的产生直接相关的,显然是当前中国的一些科研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无实际价值”的所谓“科研成果”,首先就是出自于他们之手,所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应该反思自己究竟是否存在浮躁、虚荣,应该为当前中国科技界的浮夸之风、腐败之风承担直接责任。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他们也只是“泡沫鼓吹链”中的一环。有些科研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之所以会华而不实,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甚至弄虚作假,哗众取宠,很大原因上,还有来自权力的因素。因为,相关职能部门和官员们需要政绩,需要能够让自己的政绩看上去更突出的各种数据,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从焉,这势必助长科技界的各种不正之风。在饭碗和科研经费等各方面都受制于权力的情况下,科研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也多少有些“苦衷”,不得不迎合官员们的喜好。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和官员可说是链条的第二环。
然而,是不是把板子全部打在职能部门和官员的身上就够了呢?也不。事实上,虽然职能部门和官员们大权在握,在科研部门和科技工作者面前可以外行领导内行,权力指挥一切,但是,这些职能部门和官员们本身也同样要受到制约,那就是当前的科研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性因素。在整个体制改革进展艰难、行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浮夸腐败之风进逼的情况下,职能部门和官员们自然也难免会丧失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以为部门利益和个人升迁铺路,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正所谓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办坏事或者无法干好事,好的制度则可以使坏人无法干坏事,体制、制度方面的因素,应该是属于这一链条的第三环。
但是,体制、制度方面的因素是否就是最根本的了呢?非也。其实,体制改革的呼声由来早非一日,各种体制性弊端也早就暴露无遗,但为什么体制改革总是进展艰难,有的甚至陷入改过来改过去的怪圈?为什么大家都骂体制,甚至体制内的人也骂体制,可就是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让各种问题得到彻底改善?我的一个偏激想法是,这与中国人目前依然存在的某些劣根性有关。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一部解剖中国人劣根性的杰作,有些中国人是阿Q,有些中国人是假洋鬼子,有些中国人是赵老太爷,有些中国人是吴妈,等等。由于存在着这么多的劣根性,使得在近代,中国的革新并不能像日本那样迅速成功,而是陷入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乱像;当前,改革也会因为这些民族劣根性的存在而受到阻挠、破坏。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劣根性的存在,那么,中国人遭遇近代亡国灭种的危机,必然能够奋发图强,卧薪尝胆,团结一致,振兴中华,也必然无法容忍任何不合理的科研体制的存在,改革必然更加雷厉风行。正是这种自欺欺人、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等劣根性,是“泡沫鼓吹链”的根本一环。
所以,要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攻坚,我们就必须痛定思痛,对自己的民族劣根性再来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清算。只有彻底去除了这些精神上的毒瘤,让民主法治的观念深入每个国民心中,所有的中国人都自信自尊自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打破这一个长长的“泡沫鼓吹链”,确保中华的生存和兴旺。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