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星空评论
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日月谈-新闻评论-搜狐网

日月谈 > 时政评论
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从哪里来?
作者:蒋高明  来源:新京报  我来说两句(0)  时间:2006年08月19日09:02

  今天我们要搞的新农村高等教育,要实现根本的突破,要根植三农、面向新农村建设,以传授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为主。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实际上是一个优先发展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道路。今天,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领先了农业,“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围绕着农业和农民问题,“新农村”曾多次被设计过也实践过。1904年前后,米春明、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和巡按使朱家宝等,在河北定州翟城村和贵州毕节石门坎开始了新农村试验。后来,翟城经验先在山西进而在全国推广,是为第一次新农村建设。第二次始于1928年,代表人物是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第三次始于1946年,代表人物是毛泽东等;第四次始于1978年,代表人物是严凤昌、万里、杜润生等;眼下,我们正在开展第五次新农村建设。

  历次新农村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乡村贫困、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素质。

  但是前四次的新农村建设,并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越拉越大了。目前,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定为具体的目标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可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做法上,各地还缺乏思路。新农村是要靠人去建设的,但是,我们不能指望着城里人来建设,城市还需要农民来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高素质的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第一资源。

  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使劳动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农民有了购买能力,乡镇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繁荣带动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全国1亿多民工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农民中的优秀分子,纷纷通过高考、研考和博考永久地离开了农村,成为城市、工业和其他行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相比之下,农村开始衰败了,大量“空心村”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建设新农村,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但这恰好是农村的“软肋”。现在,能人纷纷离村,留守农村的是“3860部队”(妇女和老人),新农村建设明显缺乏“动力”。客观地说,农村是大有人才的,自古农村就多能工巧匠,多贤才。目前的情况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将农村中的聪明人吸引到了城市,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的高考“杠杠”,在其父母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农家子弟纷纷突破了,从此远离农门。就连考不上本科的,进入大专和中专学校后,也大多不愿回到“苦难”的农村。留在村里的高考落榜生,继续沿着父辈的足迹从事单一的、传统的、缺少科技含量的种植业。因为缺人才、缺技术,科学种田我们喊了几十年,依然没有基本实现。美国每个农民产粮28万斤,中国农民只能产两千斤。土地被分成若干碎片,更使得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没有人才,新农村建设从何谈起?

  古代也有考试,但那时的“科举”没有今天的高考这样频繁,进入城市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许多落第秀才回到村里依然是很好的人才,蒲松龄、洪秀全等就是落选的秀才,但他们都成就了很大的事业。今天中国农村中这样的人才明显少多了。

  现在,一些农民只讲实惠,公益事业对他们来讲是很遥远的事,致富缺少领头羊。有些村村官轮流做,充分暴露了我们农村的人才奇缺现象。

  越是落后的农村,愿意出去打工的农民越多,而留在家经营土地的越少。中国经济正发生一场潜在的危机,该危机可能来自因人才短缺造成的乡村衰败。

  为此,我们建议必须成立中国的农民大学,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本地人才。农民大学面向占应届高中毕业生近一半的落榜生,高等教育重新塑造他们的人生希望。

  虽然晏阳初上世纪30年代在河北成立过“乡村建设学院”,但是这些学院都没有坚持下来,是没有教授和大学生的学院。今天我们要搞的新农村高等教育,要实现根本的突破,要根植三农、面向新农村建设,以传授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为主。这些学院可以立足地市级和县级的各类技术学校、职业学院。但是,政府要加大对这些院校的投入,使新一代的农民真正掌握农业和管理科学技术。

  办好新农村高等教育的关键,除了有好的学生来源,各大专院校教授的加盟更加重要。然而,哪些教授愿意到偏僻的县城一级的学校来任教呢?我们的建议是,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高薪聘请那些退休的大学教授,在一年的几个月中,回家乡发挥余热,使他们老有所为,同时也可使他们增加一部分收入。古人尚追求“少小离家老大回”,今天的退休知识分子却闲在城市,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分子。如果那些来自乡村的老知识分子重回乡村,则新农村将有了活力。有了教授资源,中国农村那些高考落榜生,就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更关键的是,他们能够学到建设新农村方方面面的实用技术,新农村农民的素质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新农村建设是要将全体农民纳入现代化制度体系,让全体农民平等享有国民待遇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并将他们通过事业吸引在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回乡知识青年的高等教育,在全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李清)



共找到 23,220,463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菊花台
迷迭香
青青河边草
丁香花
原来你也在这里
爱如空气
不要再来伤害我



频道精彩推荐

·台风桑美宝霞来袭
·重庆遭遇特大旱灾
·问题药品欣弗危害数省
·2008奥运会 NBA 科比 F1
·男篮世锦赛 姚明 王治郅
·2006年世界杯 刘翔 篮球
·女足亚洲杯 体育彩票
·mpv suv 跑车 微型车
·一汽奔腾 2006广州车展
·国美收购永乐 奇瑞V5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