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科学水平的限制,在当今社会对自然灾害还只能是被动的防范,然而灾难之后,政府热心盖办公大楼,却对灾民不理不睬,中央下拨的5000多万“应急资金”一直“躺”在各级政府账户上“睡大觉”,只发给灾民51.9万元,让灾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温暖”何以成“冰坨”?新华社记者关于陕西华阴市5906万元迁建资金“沉睡”近3年的调查,让人们看到,天灾之后又让灾民经受人祸,这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8月3日《北京青年报》)
灾民安居与办公大楼哪个更重要?不管是大官小官,恐怕无一人敢在会场上和百姓面前说盖办公大楼重要,但事实上在华阴市就是盖办公大楼重要。华阴市2003年8月遭受特大洪灾至今,乡亲们一直没有在远离洪水的“安全岛”上迁建新居,而与灾后受灾农民迁建工作迟迟没有进展形成反差的是,华阴市由地方财政投资近1600万元建设的市委、市人大新办公大楼却迅速竣工。并且这大楼是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问题大楼。
因工作需要,办公大楼不是不能建,但是在灾难之后,与数千户农民流离失所相比,应该急人民之所急的政府却急在办公大楼上,灾民异地搬迁安置工作进展迟缓,国家下拨的5906万元应急迁建资金“沉睡”至今!可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曾有报道说,为了追讨迁建资金,当地百姓多次自发组织举报和控告。
重建家园的资金应按照国家、地方、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中央按照每户1.7万元的标准补助(其中1.5万元用于补助灾民建房,0.2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拨付,而华阴市有钱盖楼,对灾民则有做“铁公鸡”的嫌疑。看政府规划的安置点,一是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高程,比现在的村址还低洼;二是选址没有从方便生产、生活出发,舍近求远,舍高就低;三是吃的是苦咸水,走的是泥泞路,用的是高价电。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华阴市委、市政府竟把责任推卸给群众,说“群众不愿搬迁”。笔者想问华阴市委、市政府,把办公大楼建在低洼地你们愿意吗?如果市委、市政府像重视建办公大楼那样重视灾民迁建工作,群众能不领情吗?
由此可见,如何应对灾难,如何对待灾民,考验着政府的称职与否。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