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明:我是如何解决学费问题的
主持人:刚才李老师从宏观理论的角度给我们分析了高考贫困生的复杂成因以及应对方案。下面,我们来听听李孔明同学的切身经历,看他当年是如何面对学费压力的。
李孔明:李老师讲的很有道理,我自己深有同感。2005年,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为学费犯愁。我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收入靠我爸爸妈妈种地,除此之外爸爸还做一些小本生意。不仅如此,家里除了我之外,上面有两个姐姐都在念大学,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家庭同时供养三个大中专生,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此期间,我们家欠下不少的外债。当时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对我家来说既是一个喜悦,也是一个煎熬。当时我们期待政府能够给一些补助,至少可以减轻学费上的压力,因为学费有五六千块钱,加上学杂费和生活费,一年至少一万块钱。
李孔明:学费问题对我家来说是一种煎熬
主持人:那后来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大学阶段还有经济压力吗?
李孔明:我还算比较幸运,因为我姐上过大学,她知道可以贷款。我的学费问题主要是通过贷款解决的;除了学费之外,还有生活费、杂费之类的也需要四五千块钱,家里剩下不到一千块钱,只能借了。由于许多农民知道我们家比较穷,并且有许多家门都借过了,人家不太愿意借给我们,因为他了解你的家底,怕你还不起。幸运的是最终还是通过亲戚朋友凑到了三四千块钱。
上大学后,由于姐姐有过类似经历,我向老师申请勤工俭学岗位。一开始没有申请上,后来我经常找老师,老师感觉我家里可能是比较困难,后来给我提供了一个,就是为研究生院的一位老师整理资料,送些文件之类的,一个月大概有200块钱报酬。我吃饭比较节省,但也要200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像平常买衣服之类的,总消费额需要400块钱。
主持人:这个生活费缺口是怎么弥补的呢?
李孔明:我自己平时还利用课余时间做点家教、市场调查之类的兼职。这样下来,一个月的生活费基本上也就够了。
主持人:你觉得经济上的拮据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和个人发展?
李孔明:因为家庭比较困难,使我平时在生活上比较节约,一般该省就省,比如说打饭的时候,看菜的价格想着花最少的钱吃饱就行,买衣服是特价销售的,生活上尽量节约。在个人的发展上,家庭的贫困往往激励我要上进。家庭比较贫困,自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让自己以后的家庭过得更富裕一些,更好一些。
主持人:好,谢谢孔明同学。在访谈的过程中,网友们也积极参与,他们提了两个问题,请李老师简要回答一下。
网友:国家和政府把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放在这个高度去抓,不仅仅局限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问题,这样才能解决教育公益化的问题,不知道李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教育公平是对所有人而言的,贫困生交学费比较困难,难道富裕的学生就能够毫无怨言多教吗,教育不是慈善事业,要关心那些富裕学生的心态。
李宝元:关注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搞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因为中国人口这么大,整体素质那么低,人口多,素质低,这是基本国情。现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造成那么多人没有机会上大学。它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另外关注贫困生主要是对一些因为贫困而不能享受到受教育权利这样一类人群而言的。比如一个富家孩子和穷家的孩子,不能因为你有钱,整个高考分数很高,就能够上大学,他没有钱就不能上。我们今天解决的主要是这个问题,不能说我要全部管,因为钱的问题对富家孩子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和孔明同学,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