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贫困生现象和教育产业化是两回事
其三,如果联系教育收费制度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来说,应该说大学生交费上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市场化制度转型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教育体制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因为大学生贫困问题而否定这一改革的基本方向,国家、学校和社会有责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一回事,整个教育适应市场化制度转型而有序发展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可以此否彼、胡乱搅和。上面山西翼城的那个案例,我分析其中的情况非常复杂,父亲得忧郁症,不光是学费的经济压力,还有各种压力,比如父亲两度的上门在当地农村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他走极端,我们不能拿这个极端的案例去夸张渲染它。
李宝元:将高考贫困生现象归罪于教育改革没有道理
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我们不得不把话题扯得远一些,首先要弄明白这“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究竟在制度意义上的实质性区别何在?从整个体制框架安排和制度创新思路来看,市场化改革和产业化发展说的无非是要把过去计划体制下搞颠倒了的职能重新颠倒过来,把错位了的分工关系重新理顺:政府干你自己的(公共领域的)事,非公共领域的事要“走群众路线”,
“相信和依靠人民”来发展,由“市场”竞争机制和互动博弈来调节。目前教育面临的问题恰是这样一种根本性的“制度问题”没有解决,正是由于市场化制度改革滞后严重阻碍教育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中,基础性义务教育无疑主要是(不全是)需要政府干预、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安排进行“宏观调控”的公共产品或公共事业,而高等教育恰恰是(不绝对)需要进入市场竞争领域的,以学校自主为本,面向市场、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产业化经营和运作。教育问题的症结,以及制度创新和发展的契机也正在于此。
那么,“教育产业化”究竟何指?我们应该看到,所谓“市场化”、“产业化”是一种宏观体制和制度安排层面的概念,不是简单的“赚钱”、“盈利”这样一种商业行为或术语。我们教育界同仁之所以会不由自主地反感,是想当然、自以为是地有些望文生义了的缘故。他们以为教育有“特殊性”,它可以“特殊”到将市场化、产业化置之度外的地步,特殊到只要眼睛向上、面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和扶植就可以“建成一流大学”的地步。这实际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导致的“行业偏见”、“传统思维定势”、视点错觉和思想方法障碍,而这是需要“坚决突破”的“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实际上,对于教育来说,市场化和产业化并没有那么“可怕”。
改革开放20余年,虽然教育领域也出台了好多“改革举措”,但时至今日,传统计划体制下政府与市场职能错位的“大是大非”问题始终没能触动和解决,以致成为教育、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无论就教育领域内部还是外部看,素质教育推行步履维艰,中小学生减负结果反而不仅家累了学生而且使广大家长苦累不堪,高考指挥棒越挥越“棒”,假文凭漫天过海,“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堂而皇之飘荡校园,“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负担(主要是学费负担)问题以及区域、城乡、阶层贫富差异问题无处求解,等等,说到底都与教育领域政府与学校职能错位、教育改革滞后直接相关。总之,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改革滞后、教育产业正常运行的制度安排不到位所造成的。
中国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本性矛盾在于:中国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制约和市场化改革的渐进式和复杂性过程,以及与中国大学长期行政性大一统、办学模式一刀切的办学模式,在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相耦合、相激荡。按照发达国家的一般历史经验,就中国尚远未完成工业化的特定发展阶段来看,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心应该放在初中级层次上,大量的教育资源应该配置在社会需求最集中的初等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来,而高端的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或高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则是需要放在战略层面长期“放眼量”的问题;但是,由千年封建社会遗存及数十年计划体制强化了的纵向单一集中型社会结构的框定,广大社会底层老百姓将接受“高层次教育”(上大学)看作是(实际上那就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通道,这不仅使教育系统被赋予了太多、太沉重不该负担的使命和职能,也使得中国当代教育的层级结构严重向上错位和扭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就不能不异化成广大民众“急功近利”谋生的工具。加之,市场化改革的制度转型背景,大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家庭及学生教育需求环境还是人才市场需求环境,抑或是国家社会治理矛盾挤压和经济建设目标导向下形成的政策规则环境,都不容得大学超脱世俗功利压力、在长期战略管理层面从容大度地进行“知识创新”,因而,“急功近利”、技工化或职业技校化,以至于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短期逐利行为普遍而盛行,也就几乎成了现阶段中国大学发展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必然“宿命”。
因此,高校“并轨招生”,全面实行收费制度,是顺应整个市场化改革大趋势、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当然不能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将高考贫困生现象归罪于教育体制的正当改革,是没有道理的。
主持人:将高考贫困生问题置于市场制度化转型这一宏观背景下,可以使我们从一种更为长远的视角来审视这种现象,避免一些肤浅的讨论和情绪化的批判。可以说,如果没有市场转型,也不会出现收费问题的凸显;如果没有市场转型,也就不会出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和行政化的并存的格局。
李宝元:是的。就像我前面指出的,市场化制度转型不仅带来了教育体制本身的变化,还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只有摆正政府、学校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它们各安其位,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市场转型带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