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已是众人眼中一道高悬的电门,成为当下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之前,2005年审计署的审计已经给电力行业贴上了“系统工资增长过快,没有统一的分配制度”的标签。通过对江苏电网系统、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近来在规范员工工资上的一些“自选动作”,《21世纪经济报道》断言:电力系统成垄断高收入典型将掀减薪风暴。
随着“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十万”、“垄断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10倍”等新闻接连爆出,公众对以电力为代表的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痛恨,可以说已经被激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垄断”不仅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话题,人们更是直接将垄断高收入对应到自身生活的艰难,认为正是垄断盘剥了自己应得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风口浪尖的电力系统为了缓解压力选择一套“自选动作”,显然是一种“壁虎舍尾”行为。
那么,这是否算得上是庶民的胜利呢?单纯从事实上判断,也许是,因为我们毕竟逼迫壁虎舍弃了一小截尾巴;但是如果从价值上判断,显然又不是,因为无论电力减薪与否,那都只是垄断企业内部分配的问题,只是这里少发一点那里多补一点的问题,只是敏感时期少发一点事过境迁再加倍补偿的问题。电力减薪并不等于垄断利润减少,更不等于电价不涨,一方面垄断依旧另一方面电价照涨,人家怎么给员工发薪,又关我们什么事呢?
当然,电力减薪也许能给公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一种表面上的收入平等化,一种虚幻的讨伐胜利感。然而,这其实正是电力减薪的“策略”所在:以零成本平抑公众愤怒的情绪,让垄断变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以便继续维持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我们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圈套:以反垄断高收入代替了反垄断高盘剥。看得出来,电力减薪的“自选动作”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必须认识到,垄断高收入是建立在垄断高盘剥基础上的,没有我们钱袋的干瘪就不会有电力钱袋的鼓胀。垄断企业不向全民分红,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力减薪而鼓胀我们的钱袋,而只有通过保护我们的钱袋迫使电力减薪才是有意义的。换言之,电力减薪应该是出于利润压力而被迫为之的,如果只是平抑沸腾舆情的“自选动作”,那就好比《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地主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乞丐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疯狂地压榨穷人。
所以,面对所谓的“减薪风暴”,我更关心它能给公众带来什么:减薪节省的成本会用来做什么?会用于向国家提供利润回报吗?会用于向全民分红吗?还是继续留在企业用于“扩大投资规模”?企业成本减少了,电价会降吗?还是继续涨价以培养公民的“节约用电意识”?
“为国有企业承担成本,却从未获得过半分红利”,这是政府自1994年至今一直存在的状况。那么,利润哪去了?只能是通过“工效挂钩”慢慢流入内部人员的腰包。只要这个“利润分配”格局不打破,只要“盘剥社会福利”的垄断地位不打倒,“减薪风暴”就算刮得再猛,作为国企“主人”的我们不会少掏一个铜板,更不会多得一个铜板。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