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10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湖州市劳动力市场内设摊招聘高速公路收费员。计划招聘147名收费员,引来了1600多人报名,而大学毕业生就有700多名。(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这又是一个大学生就业选择趋向问题。年初时,四川女大学生进京当保姆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当时有舆论认为这是家政行业的一种进步,而大多数家长则认为,此举是大材小用、弊大于利。同样,700大学生竞聘高速公路收费员的消息一出,也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为何大学生当保姆和竞聘高速公路收费员等现象,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呢?笔者以为无非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大学生是国家花力气培养的人才,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竟然市场化,不理解;其二,大学生学成以后在社会上应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学历和职业不对称,读书何用?其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感觉“大材小用”是一种浪费,太可惜;其四,大学生观念更新,经受一种全新的择业理念刺激,难以适应;其五,大学扩招,大学生沦为“庶人”,物稀而贵时代结束,扼腕太息!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面对现实,从大学升学率观察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状况,跳出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圈子看问题,也许对“大学生保姆”和“大学生收费员”就会释然。在一个学历普遍提高的社会,我们没有理由让普通职业拒绝高学历;再者,职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以前也许可以分出“高低”,但现在却以价值去衡量,以市场为导向。试想,如果保姆或者收费员的待遇无法达到大学生的期望,那么岂能产生如此大的市场效应呢?
其实一个健康的社会,什么人干什么,并不是一个问题,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假如“大学生保姆”就比其他文化低的人当保姆吃香,而报酬又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我看大学生要去当保姆也未尝不可;假如大学生心甘情愿从事高速公路收费,高速公路收费员这个职业,对大学生确有吸引力,那么我们也没有理由反对他们去竞聘。重复一遍: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用人制度是否科学、灵活、公正、透明,我们的择业机制是否完全走向市场化,人力资源能否得到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大学生可以当保姆,也可以当收费员,但大学生随时可以放弃保姆或者收费员这个职业,有机会通过顺畅的择业通道,渐次走向一个较为合理的工作岗位。让大学生在保姆、收费员、公司职员或者国家公务员等职业之间自由选择,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就业机制——这才是一个真问题。
来源:大江网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