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6月22日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湖南省70%的政府网站处于“瞌睡”和“半瞌睡”状态。有些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居然还是两三年前的;在最早开通电子政务公众信息网的道县,网上投诉信息累积一年仍“尚未处理”。花财政经费建起来的政府网站成了一种时尚摆设,群众对此很有意见。
政府网站打瞌睡,应该是个老毛病。2004年8月,中央数家媒体就曾经曝光,石家庄多数政府网站长睡不醒;2005年2月,重庆市政协委员痛斥多数政府网站成为摆设;2005年8月,西安政府网站打盹休眠现象受到公众质疑;2004年6月,郑州市政府实施了政府网站“叫醒工程”,但到次年,由郑州市政府委托的一家公司评估显示,12个县市区和79个政府机关的91个网站中有14家仍然无法正常访问,被记零分……
曾有网民创作过一首打油诗,讽刺那些打瞌睡的政府网站:“一张老脸,三年不洗;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现代工具,纯当摆设。”办个网站,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数据库,少则投入几十万元,多则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国家从公共财政中拿出巨资,为公众构建政务公开新平台,究竟给百姓带来了多少收益呢?那么多打瞌睡网站给出的答案是——回报率极低。
政府网站连续几年内在不少地方遭遇休眠顽症,屡叫不“醒”,鼾声如雷此起彼伏,问题不在网站本身,而是公共权力溜号走神,打了瞌睡。目前,政务公开还没有形成刚性制度,不少官员对网站信息更新不甚热心,虽然按上级要求投入巨资建起了网站,但他们仍习惯用发纸质文件、开大会小会这样的老方式处理政务,行政效率并没有跟着提速。更有一些机关干部,对电脑网络的利用就是上网冲浪打游戏,疏于网站的管理维护,一条信息挂几年,连自己的“脸面”都懒得去擦,这个原应充满活力的民意互动平台,很快就变得灰头土脸,“尘满面、鬓如霜”,让公众“纵使相逢应不识”。
如果为民意识长期休眠,用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难以“叫醒”那些瞌睡网站。要让政府网站振作起来,架设起一条条民意高速路,使其真正成为勤政服务台,我们必须将躲在网站后面的“瞌睡虫”唤醒。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