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很多大学生又到了该说离别的时刻,分手的时候,有兴高采烈,有垂头丧气,对部分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人来说,步入社会没有一丝兴奋的感觉,他们体味更多的是生活的苦难。
毕业时却没有找到自己的饭票,有的是自我选择的归宿,而更多的则是苦苦寻觅的无果。一次次的投递简历,一次次的遭受挫折,信心也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消磨,于是,他们甚至开始怀疑,天地之间,难道真的不能容我?
又是若干年过去了,那些顺利就业的人也开始慢慢产生了分化,有人春风得意、高歌猛进,有人则安守着还过得去的薪水归于平淡乃至平庸,有的则兀自感叹如果当初一切归零也许筑就的会是今日的辉煌。
不管是一无所有抑或是悔不当初,理想在快餐化、功利性的现实面前化成的是一地的碎片,没有了追求和信念的结果必然是怨天尤人。
80年代的新生代富豪已经扑面而来,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人们总喜欢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毫无疑问,对多数人而言,艰苦后的涅磐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面对成功或者失败,我常常想起朋友曾经给我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一所知名高校的门口,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了在母校门口做保安。面对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曾经的“天之骄子”在母校门口站岗,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而这位朋友,就是利用做保安的机会,既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又借此机会努力复习参加司法资格考试。当然,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喜剧,甘愿做保安的大学生后来成为一个特大城市法院的法官。
当有人抱怨自己年龄已大难有作为的时候,我又会想起力帆老总尹明善,白手起家,56岁创业,7年做到了18个亿,经历了一个个城市的“禁摩”后,他说:“只要创新不断,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产业如是,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起步,是不分年龄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个勇气。
英雄韩信,甘忍胯下辱竟成大器;唧唧我辈,蛰伏而后动也当风流。
来去只在一念间。
偶然的背后是必然。面对年轻或者年老的失意,我常常想起朋友的那句话:“如果是你,你会在母校门口站岗吗?”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