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芝纵使不全是玉娇龙的“借尸还魂”,然而在她那“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反叛精神下,谁说不是承袭了李安本人与其作品里的一贯讯息:我们都必须以试炼或舍弃肉身来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李安要拍《色戒》,我是在日报娱乐版头条上读到的,耳边随即响起不大不小的“嗡”一声———应该是“怦然心动”的表现吧。至于为何有此反应?我想除了作为剧场导演,我也一直在打同一篇小说的主意之外,更大的刺激是:为什么李安总是选对案子?
虽然有传言说比他更早要拍《色戒》的是另一位台湾导演:杨德昌。就当以下我所写的都是道听途说好了,2002年的秋天,我排的舞台剧《张爱玲,请留言》正在上演,杨德昌和太太来看了第二场。他可不是专程为了捧场来港,却是开始筹备他的新片———盛传就是《色戒》。只是,据闻他对《色戒》的诠释并不局限在张爱玲的情节上,却是将范围扩大到小说背景的整个时代,包括当时的伪国民政府首脑人物汪精卫。我甚至听说过汪精卫将由张国荣出演。在2002年的秋天之前,杨德昌已多次跟张国荣接触,二人并开始了搜集资料和对角色的分析讨论。
如果张国荣出演了汪精卫,想必历史将会改写。步入中年的他,的确是比以前较难找到合乎年龄身份、但又能够引起关注的角色。“汪精卫”无疑是双重挑战:作为历史人物,他的争议性大;作为演员,张国荣将可藉扮演一个犹如未被拆除的地雷般的角色,为演员生涯带来不可预估的挑战,或杀身成仁,或石破天惊。
张国荣如果也是在多番考虑下才愿接演汪精卫,那么,后来或因资金筹措不足而令杨德昌继《一一》之后的新作胎死腹中,观众不能见证张国荣在演技上的突破尚属其次,更可惜的是,张国荣的豁出去只能化成泡影。
人去楼空,旧事重提,倒不是为了给李安添加任何方面的压力。对于心理活动的刻画描写,杨和李本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门派。杨的取向一直是从宏观着眼,而李更擅长见微知著。就以这次选取《色戒》作为《断背山》后“李安精神”的延续,承前启后的第一步,便是李如何在中/短篇小说中发掘适合改编成电影的题材。中/短篇小说近期在好莱坞忽然奇货可居,也不只是因为某些畅销长篇在口碑上遭遇滑铁卢,本来洋洋数十万的文字要变成看得人心服口服的影像,制作成本不少之余,作者版权费更是不菲。李安的《断背山》正好示范了畅销书原来可以在电影面世后才出笼,这样倒称得上为“一家便宜两家着”:电影公司不用先付一大笔购下版权,出版商和作者又可以后来居上收回所出。
正当好莱坞的中/短篇小说被纷纷抢购之后,没有人会想到李安已把改编的对象锁定在《色戒》上,大家还想当然地以为他真的要拍《卧虎藏龙前传》。当时我已心想,根据李安多年来的创作轨迹,如果真要拍《卧虎藏龙前传》,便根本不会有《卧虎藏龙》。
以我对他作为电影作者的阅读,以及推敲,玉娇龙才是他最感兴趣的人物。玉娇龙以外的其他角色,似乎不足以吸引他劳师动众地拍出另一部电影吧。倒是一听《色戒》,我便像看见了几多在李安前作中谢了幕的角色,又换上另一袭戏服来跟我们捉迷藏。是的,王佳芝纵使不全是玉娇龙的“借尸还魂”,然而在她那“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反叛精神下,谁说不是承袭了李安本人与其作品里的一贯讯息:我们都必须以试炼或舍弃肉身来成全理想中的自己。
绿巨人是不能与体内细胞共存、玉娇龙是剑亡人亡,以至化身成一座山般长存于爱人心中,我可以想象王佳芝在李安的镜头下将如何成为这系列“牺牲者/英雄”的延续:和上述人物既有差异,但又相同的地方是,在不一样的情景与状况下,她还是要回到“性”这题目下诠释自己的价值。因为这样,我会说李安是至今对人们如何面对“性”和“性的形态”锲而不舍的华裔导演。当然,电影一天还没拍竣,一切推论都是一厢情愿。
为了证明我们看李安总是看对了而不是看偏,女间谍王佳芝和汉奸易先生的角色最后花落谁家,便成了眼前最关键的线索。有传言说葛优被考虑,他的色眯眯和冷酷无情似乎在别的电影中看见过,至于舒淇是第一个与王佳芝拉上关系的女星的名字,也是有意无意地圆了她当年没有演成《卧虎藏龙》的一个梦。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