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遗产是普及不了的,它们或者是太高雅、太难学、太需要天才,太脱离现实,或者卖不了钱,叫不了座,成不了商品。
我曾经质疑那些企图通过普及和改造来保存文化遗产的做法。但最近看到的一些报道使我感到,有些人还是没有走出这一误区,有必要再作说明。
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之所以需要作为遗产保护,除了因为它本身的重要性、代表性、独特性,无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类文化存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它已经无法靠自然生存而延续,只能由人类给予特殊保护;二是它本身已濒危,不加以保护将逐渐消失。如果没有后两个原因,如果它还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怎么谈得上是遗产?
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技艺,凡列为遗产的,都是因为种种原因今天不再流行的。如果听任它们自生自灭,那么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消失。如果正在流行,或者活得好好的,无论多么重要,多么高雅,是用不着当遗产来保护的。如果遗产能普及,何乐而不为?等哪一天普及成功了,濒危的帽子就能摘掉,它就能在人类文化中获得一席之地,不必再当遗产。可惜的是,真正的遗产是普及不了的,它们或者是太高雅、太难学、太需要天才,太脱离现实,或者卖不了钱,叫不了座,成不了商品。像昆曲,连在世的名演员都无法达到当初的水平,不少剧目已经无人能演,一些记录已经失传,这些丧失的演技、剧目和资料能普及吗?能靠普及恢复吗?
正因为如此,对文化遗产,或者某项独门秘技,根本不必害怕普及。相反,如果搞得很神秘,或者故意限制它的流传,发展下去免不了会断绝,到时想当遗产都当不了。如果实际并不难学,又有现实需要,那说明它还不必当遗产,或者没有资格当遗产,就不应当故弄玄虚。比如川剧列为文化遗产,是指它的全部,变脸只是其中一项具体的技艺。如果变脸真的那么重要,那么有文化传统,就应该切实保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这门技艺能够流传下去。否则,等“变脸王”演不动了或去世了,岂不就断绝了吗?那么多些人学会有什么不好?会的人多了,才不至于断绝,还有可能发展。反之,变脸技术要真是又难又高,一般人想学也学不会,还怕泄密吗?如果只是简单的魔术手段,连外国人都一学就会,还保什么密?保得住吗?有人说,很多人学的只是形似,是糟蹋,他掌握的才是神似,那就更不必紧张,遗产非他莫属了。
还有粤港澳的凉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的决定列在“传统手工技艺”一类。顾名思义,要保护的是制作凉茶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是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和他们掌握的工艺、手工操作时使用的工具。但现在却成了注册商标,当地主管部门规定除了指定的单位和配方,其他单位生产的凉茶连“凉茶”的名称也不能用。另一方面,凉茶的产量一年之内从30万吨扩大到100万吨,并且还将迅速扩大。显然主管部门要保护的是商标、配方和经济利益。不过,凉茶普及成中国的“可口可乐”,完全实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日,恐怕也是“传统手工技艺”消亡之时。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