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一半的中学生血压偏高、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10日,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澎公布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部分数据,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问题令人担忧。为此,市教委明确表示,各学校不仅要开齐开足体育活动,而且还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和挤占。学校体育工作将纳入校长年终考评。(6月11日《京华时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小学尤其是中学教育的目的变得简单化和功利化——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就为了几天的高考,为了上大学、找工作;而学生的成绩好,升学率高,则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影响着学校的排名和获取上级教育资源分配的多寡。相对于“考试”而言,体育锻炼是无足轻重的,不如用于补课。对于学校的做法,固然有学生不满,但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则是默认的。为了将来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学生们宁愿在课堂上“一心只读考试书”,把体育锻炼视为浪费时间的东西。所以,即便是“考评”校长,如此学校体育课的“强化战略”能否得到落实,也不容乐观。
此外,我国中小学生之所以普遍性地患上“血压高”,学校教育中体育活动的减少只是一方面因素,家庭的溺爱和营养的严重过剩也是重要原因。看来,要想给他们“降血压”,必须得先治治教育的功利症、浮躁病以及家庭的溺爱综合征。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