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拟在中小学试行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的举措引起了很大的社会争议,不少人认为,这无疑是在城市孩子和农民工子弟间筑了一道隔离墙,是“赤裸裸的歧视”。而教育局强调,试行单独编班,将坚持公平性原则,明确农民工子女在入学就读、入队入团、表彰奖励等10个方面享受与城市生同等待遇(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并在教育资源、师资条件、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城市学生保持平等,这种“教育公平”与美国当年“隔离且平等”政策所宣称的公平如出一辙。
很显然,这种平等只是物质形式上的平等,而实质是隔离。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首先在教育领域判决“隔离且平等”的违宪,首席大法官沃伦在裁决书中引用社会科学的调查数据,说明隔离对黑人学童所造成的心理伤害,“仅仅根据肤色、种族和出身而把黑人孩子与其他同年龄和资格的人相分离,会给人产生一种据其社会地位加以判断的等级差别感,这会以一种极难且根本无法弥补的途径影响他们的心灵和思想……本庭的结论是: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隔离的教学设施,注定就是不平等。”
中国没有美国的种族隔离,但在城乡之间横亘着一条深深的鸿沟,也就是城乡隔离,城市和农村在物质、精神上根深蒂固的隔离——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隔离在许多方面已日益被打破,许多城市学校已经开始接纳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也能享受到城市义务教育待遇,这些都是基于物质平等的改进,但精神上的隔阂还有很多。我们的公共政策要有跨越的发展理念,不能在别人已经试过错、并证明为大错特错的问题上再花费成本进行“试错”。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