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下旬国内成品油价格调高之后,国家发改委决定自5月24日起再次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提高500元/吨。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每吨均调500元之后,国内油价仍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国内、国际汽油价格仍存在300多元/吨的差距。(《新京报》5月24日)
初看上去,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便不断涨价,此乃“与国际接轨”,似乎顺理成章;即使每吨上调500元,国内油价仍低于国际油价,仍有上涨空间。作为中国消费者一方面要明白处于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羽翼保护之下是何等幸运,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下一轮的油价上涨。
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其数量、供求关系,还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同样一吨成品油,较高质量的就该卖高价,较低质量的就该卖低价(就像93号汽油价格高于90号汽油)。而眼下,国内成品油的质量(品质)要明显低于国际水平。“油品”没能与国际接轨,奢谈什么油价与国际接轨?
我这样说并非无根无据。有资料显示,按照目前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无铅汽油的这两项标准分别是不得大于0.02%、20%。连中石化华北研究所的分析报告也认为,目前我国的汽、柴油质量与国际水平有着较大差距(《经济日报》2005年6月30日)。国内汽车使用的汽油质量较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汽车吃“粗粮”。汽车吃“粗粮”不仅导致尾气排放量增加,增加了污染,而且对车辆造成了较大损伤———目前我国的汽车故障中有6%是油品问题直接引起的。
问题很明显,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成品油存在着较大的质量上的差距,二者的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至少,当石油巨头们谈及油价倒挂时,有意无意地回避、掩盖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国内成品油质量较低,至少可以表明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每提炼一吨成品油,所耗生产、加工成本较国外石油化工企业低。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所耗水、电、煤等的价格也比国外低,以及作为国有垄断企业的他们还享受着一系列政策优惠待遇。如此一来,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品油的成本,其实要远低于国际水平(这恐怕就是国内油价长期与国际油价倒挂,而石油化工企业却连年盈利的原因)。
总而言之,以目前国内成品油较低的品质,以国内石油化工垄断企业所处的国情,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要总是奢谈什么与国际接轨。如果国内油价要与国际接轨,那么首先应该做到“油品”与国际接轨,否则就是一种以次充好的商业欺诈,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