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事,揪出造假者。汉芯造假院长陈进终于栽了!上海交通大学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处理意见: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5月13日《新京报》)
这是在中国学术造假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一个被“一捋到底”的倒霉人。不仅学校气得撤了陈进的院长之职、不让他做教授了,而且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也联动,终止了他负责的科研项目、撤销了他“长江学者”称号、取消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还要追缴他的相应经费等等。那么,“汉芯一号”的“总设计师”陈进同志是如何设计那高科技的玩意儿的呢?简单得很,就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10片芯片,雇人将芯片表面人家的标识用砂纸磨掉,随后加上“汉芯”标识,就算自己的了。
陈进捣鼓的“汉芯DSP芯片”,被获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于2003年2月宣布“研制成功”,而且“获得众多中科院院士的权威鉴定和认可”。而让他恨得牙齿咯吱响的是,今年年初,出了“深喉”,揭了黑幕,一经调查,却很简单,原来如此,本来如彼!设若没有这个举报的“深喉”,陈进依然潇洒当着他的教授、舒服做着他的院长,“汉芯”即使成为“汉奸”也没人知道。商店里售卖一个日用品假货,老百姓一用就知道;大学里“发明”一个所谓高科技家伙,精英们死活也不明白里头的猫腻,骗院士和权威如同骗三岁小伢儿——这是颇有点讽刺意味的。
在上海交大撤销陈进教授资格消息发布的同一天,从韩国传来黄禹锡的新消息:首尔地方检察厅决定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的罪名起诉黄禹锡(5月13日《新京报》)。本来我以为陈进与黄禹锡可以惺惺惜惺惺呢,现在看来,陈进相比与黄禹锡要爽多了:谁听说哪个职能部门要追究陈进的刑事责任的?学术造假风起云涌的背后,除了很少有被“撤销教授资格”之类的“处罚”,另外就是更没有人因此承担什么刑事责任,所以“学术造假”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低风险高回报的活儿,加上现在已是一个“不以造假为耻”的时代,人心早已不古,“笑贫不笑假”了,所以陈进同志尽可以换一个岗位,继续他的未竟事业去。
所谓学术造假之类,除与当今浮躁风气、趋利风潮有直接关系之外,更要命的其实是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的干系。不客气地说,我们是一个“有科技无科学”、“有教学无教育”的国度,有“术”而无“魂”。科学和教育是什么?科学和教育是一种人文、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品德、一种灵魂;赫尔岑说:“在科学中响彻着天体交响乐,其每一个音响之中都包含着永恒性,因为其中具有必然性,因为暂时的东西的偶尔呻吟声是不会这样深沉的。”科学就是这样的“永恒的交响乐”,技术则是“偶尔的呻吟声”;爱因斯坦则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而我们只知道在知识的沙堆里打滚,哪里给人留下“能留下”的东西。
科技的所谓发明、知识的所谓教学,都是“形而下”的,与神圣、圣洁、洁净没有多少关系,它们只在“术”的层面打转。“科技”制造的是“匠”,“教学”培养的是“徒”;“教学”捣鼓的是“应试”,“科技”折腾的是“算术”。停留在“科技”和“教学”的层面,那些操持的主儿是完全可以没心没肺、没羞没耻的,就算是在所谓“圣洁”的大学校园里,那些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教授们也不例外,你别指望他们有崇高的“事业追求”,他们有的只是“职业手段”,能够获名、能够得利,就是他们的最大“愿景”。由是观之,陈进在隐藏得很深的“汉芯”里大胆造假从而扬名得利,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了;这次“冒顶”,算是一个意外吧!
如今,在中国好歹处理了一个科技造假的院长,我们可以在学术打假的政绩本上大大的记上一笔了,今后如果还出现“陈进第二”、“陈进第三”之类的,我看还是放他一马吧,我们这些离诺贝尔奖还有八万九千里的高人们,就是弄“科技”、玩“教学”也不容易啊,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