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开通,方便了游客进藏,也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拉萨接待容量能否承受。布达拉宫限制人数约在1000人左右,然而随着青藏铁路开通,将面临每天1万人进藏的压力,而只有1/10游客可以进入布达拉宫,这给旅行社带来不小压力。(4月21日《法制晚报》)
集中放假、集中旅游,在短期里给景点造成了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景区不堪“超载”重负,今年纷纷出台规定限制游客数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扎堆的“黄金周”,“黄金”成色到底有多高?
限制客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慕名而来的旅游者千里迢迢赶来却不能进入,再排几天队购票,浪费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有多少,整个社会付出的管理成本有多高,对景区造成的污染破坏又有多大?从消费经济学、社会管理学及文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黄金周”,不难发现,商家为了赚得这把“黄金”,耗费的资源太多了!
如果以节约型社会考量“黄金周”,能看到它的诸多不合时宜。今年各地景区推出的限制客流乃至限票措施,正是对其一大软肋的无奈修补。看来,集中放假、集中旅游的“黄金周”是要改改了,在这方面真得向世界“接轨”,向法律看齐了。很多国家正是由于采取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很少出现客运与景区“超载”的现象。我国的《劳动法》也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工龄在一年以上的职工均可带薪休假,但真正落实的,并不多见。让扎堆的假期“分散”,让一块高代价的“黄金”变成无数实用的“碎银子”,不应该只是一种梦想。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