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提醒自己的同胞,“一种真正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情绪正在我们国家抬头、出现,这不利于贸易关系的发展”
春回北半球。中国对外经贸继续引人瞩目地快速增长,从欧洲到美国,围绕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利益相关者正展开激烈较量。
中国货“安全”堪忧?
通常我们相信,发达国家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标准比我们完善。因此中国出口商品在这方面的要求,一般也比内销产品高。然而,回想2004年西班牙那场烧毁中国鞋的人为大火,欧盟3月28日刚刚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重税,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显然都不是因为上述问题,而是中国货质优价廉,迅速占领了当地市场,触痛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心。
西班牙《国家报》4月1日报道说,该国正修订起草相关法律,强化对进口商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管理,以后胆敢进口不符合严格规定的商品,“进口商将面临坐牢的风险”。
听起来够义正辞严的,但该报举出的例子却让人担忧。按照新标准,每10件接受检测的中国服装中,就有6件属于“不安全的”。该报进一步披露,包括纺织品、玩具、塑料制品和汽车零配件等更多中国商品,都被查出存在卫生、安全或质量问题。就是说,只要今年夏天有关新标准实施,相当部分的中国商品,将因不达标而被“合法”挡在西班牙国门外。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中国温州鞋商的话说,在海外市场上,中国货不能单纯地打价格战,而要拥有自己的营销和品牌。经历过类似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打压的日本人,则在3月31日的《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说,当前世界经济看似愈发稳定,但“新保护主义”的阴影却悄然临近,从欧洲、美国到日本,贸易摩擦在增多,“外资威胁论”也无处不在,但作为“以向世界出口和投资获取利益的日本”,还必须“遏制新保护主义”。
贸易战打还是不打
近期美国政要频频访华,胡锦涛主席也即将开始美国行,中美经贸关系因此引起世界关注。
正值中美摩擦加剧之际,这显然“有助于缓解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不过,具体逆差究竟是多少,中美双方向来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而存在争议。美方认为,去年对华贸易逆差超过2000亿美元,但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要小得多。类似这样的争议,在美国议员们看来也许注定难有结果,而他们也不准备耐心等待水落石出,关键是因此有了先下手为强的借口,提出一系列限制中国对美经贸发展的议案。
3月29日美联社报道说,美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一方面指责中国不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激起了美国的保护主义情绪,同时他又提醒自己的同胞,“一种真正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情绪正在我们国家抬头、出现,这不利于贸易关系的发展”。
应当说,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态度,就像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当天社论所指出的,中美两国都需要致力于解决好各自国内的经济问题,对美国而言,尤其不应将自身出现的经济难题归咎于中国,中国不是美国政要的替罪羊。
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中国改革开放中,始终伴随着西方国家呼吁、敦促我们放开经济、推行自由贸易。然而,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先前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的国家,却纷纷拿起了保护主义大棒。
对此,《亚洲华尔街日报》4月6日耐人寻味地报道说,中国一些官员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升温感到不解。因为在即将开始的胡锦涛主席美国行,中国其他官员将“宣扬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好处,以此来阻止美国设立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
对中国外经贸不利的现实情况,的确越来越多,形式也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3月28日的墨西哥《每日报》就披露说,作为一种竞争战略,该国和加拿大、美国将组成更牢固的阵营,以对付中国的竞争。上述三国多年前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但一直有不少内部摩擦。这下好了,中国商品的强势竞争,却促使他们“简化三国贸易摩擦的调整程序”,一致对外。
全球经验和教训表明,保护主义似乎是本难念的经,稍微弄不好就会损人不利己。那么,当前中国商品在全球所遭遇的保护主义浪潮,又会伤害谁的利益呢?
(海外媒体所涉数据和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