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消息传开后,武大不少教师表示“大快人心”。一位教师甚至说,“武大高官被抓,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要向高校腐败动刀了,这是大好事!”。他哪里知道,事情的最终突破,并不是各级监察监督部门主动出击的结果,而是一个守株待兔的翻版。其过程毫无新意,完全可以说,它陷入了中国反腐故事的一个烂俗的老套路:当事人夫妻反目,其妻子举报,于是事情败露,东窗事发。如此而已。
具体来讲,陈昭方、龙小乐是在1999年至2000年左右,武大兴建校外学生公寓时出现经济问题的。同全国各地的高校一样,当时,到处都在整合、扩招,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而武大当时需要将合并前原4所高校的校园建设规划进行统一和整合。要在2010年以前,投资25个亿,基本完成校园建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一位叫作巴能军的人成为一学生公寓的承建商。当时巴能军资金不足,分管财务的陈昭方,以武大名义为其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并预付了三年学生公寓租金,帮巴能军渡过难关,也让巴能军获得了第一桶金。为感谢陈昭方,巴能军送出了巨额贿赂。由此,巴能军与陈、龙两人的“合作”才刚开始。
权威人士称,当今,教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的筹资。除国家拨款外,还有社会捐助、科研经费等。但高等院校的管理还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可就是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陈昭方管了7年的基建,经手近25亿元的基建项目。在如此巨大的支配权力中,在缺乏严格约束和严密监督的权力管理体制下,谁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除非他是圣人,否则,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人,到哪里去找?
事实上,近几年内,纷纷落马的高校官员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总额达1400多万元,被判无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李汉昌涉嫌受贿78万元受审。此外,还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肖云良、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工部长许中华也因受贿获罪。甚至广西大学附中原校领导班子贪污受贿被“一锅端”,全部获刑。高校职务犯罪发案部位基本都集中在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领域,成为了高校腐败的四大“病灶”。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主管财务的人员、后勤管理人员。
尽管全社会都清楚腐败的现状及其根源,尽管腐败官员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着社会风气,尽管许多贪官东窗事发之前都有群众的举报,可是,贪官的被查出和最终倒台,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武大的腐败案中,假如行贿的夫妇不反目,假如反目后的妻子不举报,谁知道,那两位道貌岸然的校领导会逍遥到几时?为此,人们在对各级各类监督监察部门和机构失望的同时,不禁要问:为什么反腐的突破常常出在各种离奇的偶然性当中?他们要不要负失职的责任?如何对他们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