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日益临近,山寨春晚紧锣密鼓尽现要大干一场的声势。不过这两天,估计老孟的山寨剧组还是有点郁闷。先是有媒体报道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贵州卫视放弃与山寨春晚的合作,紧接着,又有媒体出来辟谣,称广电总局并没有下发任何通知限制山寨春晚。
公众雾里看花,广电总局究竟有无文件精神,一时还还说不准。不过如此一来,山寨春晚的命运不免更令人担忧。它究竟能走多远,能否真的像口号中喊的那样,挑战一把央视春晚,为人民提供点别样乐趣,着实充满了悬疑。
单从“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对老孟的山寨剧组,乃至“酱油版长沙春晚”、“山寨版上海春晚”、“山寨版深圳春晚”、“山寨版中原春晚”等等春晚背后的策划者们,有必要表示一份敬意。他们这么一搅合,展示了民间的活力和创意,而让央视多点压力,节目也可能更精彩。但这或许只能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山寨春晚玩的就是心跳,最终恐难逃落得个草草收场的结局。
与央视春晚比较,山寨春晚的最大卖点其实在于“山寨”二字。这个2008年度最热的流行词语,内涵早已变得乖张、泛滥,成为一个隐性的欲望标签。以“山寨”冠名的春晚,最通俗的理解,无非就是一帮精力旺盛者,自编自演的一台台插科打诨的联谊会,选择在农历大年播出,契合公众多年来积淀的“春晚情结”,赚取点眼球和喝彩声。有人将“对央视春晚的解构”、“挑战精英话语霸权”之类形而上的溢美之词放在它们身上,只怕是用错了地方。
实际上,我们至今也未能看出被“山寨”过的春晚有什么含金量。相反,倒是一味的哗众取宠,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各地山寨春晚蜂拥而起,表面上声势不小风光无限,实是各自为阵,套用葛优的那句台词,叫“无组织无纪律”,只会各自飘零。至于动静稍大的老孟版山寨春晚,弄出个《千手如来》,长沙“酱油春晚”整出个“囧”字舞,展示的已不是创意与惊喜,而是恶俗和“山寨”的穷途末路。
没有能展现时代精神的独立性作品,披着虚幻招摇的外衣,山寨春晚注定行而不远,甚至还来不及过把瘾,便宣告死亡。从一开始,山寨春晚打着“挑战央视春晚”的旗号,固然是迫切地希望雷声大点,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面对央视春晚这个庞然大物少了底气。而在节目中对《千手观音》的公然模仿,看似很山寨,实质恰是对央视春晚谄媚式的致敬。无法拿出超越央视、富有崭新审美愉悦的节目表演,怎能奢望喜新厌旧的人们给你掌声呢。
另一方面,央视春晚虽然已办了25年,但阵容、内容、时代印记等等均无可替代,以国家宏大叙事的方式呈现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已积淀为华人的集体无意识。即便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但抛开偏见来说,它仍是大年夜一家人可在电视机前一同享用的大餐。有如此牢固的群众基础,央视既无需有关文件来助阵,更无需理会下面的折腾,把自己的节目办好就是。
而山寨春晚,也用不着诚惶诚恐,大可继续娱乐到底。观众真不买账,怨不得别人。你从哪里来,还是回哪里去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