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创办了10年、现有学生2100人的民工子弟学校,近日被上海有关部门勒令停办,理由是学校没有办学许可,而且存在安全隐患。1月5日,几百名警察、保安、协管人员及教育局人士冲进学校、教室,阻止学生上课,甚至有人殴打学校老师。(《新安晚报》1月8日报道)
学生们的书本撒了一地,有的学生被吓哭了——面对此情此景,再堂皇、再正当的理由都无立锥之地。况且再过十多天,学生们就要期末考试,学校纵然要停办,也可等到寒假之时。说到底,有关部门缺少的是对民工子弟学校以及外地孩子正当学习权利的最起码的尊重。
如果我们承认农民进城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城市发展之必需,就应该承认民工子弟进城上学之合情合理;如果承认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中小学生,就应该认识到民工子弟不管走到哪里,都有权利沐浴在义务教育的阳光之下。而现实却是,民工子弟进城上学,犹如他们父辈当年进城打工一样,处处受到歧视,连同民工子弟学校也处处受到排挤,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温铁军先生有言:“城市教育管理部门,把公众税收投资办的学校,当成了教育部门的垄断资产”。这个垄断资产只可能优待城里的孩子,民工子弟来读书,就要付出包括“借读费”在内的代价,似乎民工子弟挤占了城里人的教育资源,犹如当年城里人认为进城民工抢了他们的饭碗一样。实际上,很多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不是紧缺而是相对过剩。由于生源不足,城市的很多中小学开始合并,北京市的小学就以每年100多所的速度递减。
而公办学校生源不足,又反过来成了民工子弟学校受排挤的缘由。如果没有收费较低的民工子弟学校争夺生源,就会有更多的民工被迫将子女送进公办学校,默默承受各种歧视性规定,公办学校就能招到更多学生。流入地政府对民工子弟学校横竖挑剔,不仅是为了严格管理,更是为了将这些民工子弟学校“逼”出城市,为公办学校谋利。
流入地政府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办学条件较差的民工子弟学校能大量涌现,并且受到了民工子弟的欢迎,民工子弟为何不愿去公办学校就学,流入地政府在解决民工子弟上学问题上还有哪些政策性缺失。教育平等是一个社会最根本的公平,不平等的教育不可能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城里人,请你们腾出一些空间,给那些渴望读书的农民的后代,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吧!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