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上海青年的三张面孔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由于曹操墓确认的经济社会价值远远超越了它的学术价值,社会公众不免对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心存疑虑:经济利益的考量,会不会消蚀专业人士的学术良心,从而误导社会公众?曹操墓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周老虎?...【详细】【网友评论

  河南文物局称发现“曹操墓”

 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京发布重大考古发现——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被作为关键证据的,是墓中出土的六块刻有曹操封号“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和石枕,显示墓中一些陪葬品为曹操生前用品。墓中一具被鉴定为年龄在60岁左右男性骨骼,被认为是曹操的遗骸。【详细

  “曹操墓”遭到专家质疑

    但这一发现在宣布的第二天便遇到质疑声。
    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认为,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安阳文物局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新闻炒作需要。
    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在博客中也对此次判定曹操墓的重要证据表示了一丝担忧,“判定此墓为曹墓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可惜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界专家对记者表示,河南省文物局之所以急于在元旦前夕发布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是为了争抢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队长称质疑者水平不够

    对于袁济喜、马未都等人的质疑,安阳曹操墓考古项目领队潘伟斌28日在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人没到过现场,也没有调查,这样说没有丝毫根据。“马未都是搞鉴定的,不是搞考古的。人大那位(专家)也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国家为什么不请他们当考古专家,因为他们的水平还不够火候。”

 

  石牌、石枕和兵器

    疑点1: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此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没有信服证据证明,它们一定就是从这座墓中被盗挖的。
    疑点2:号称魏王用过的一件兵器,到底是真是假,很难鉴定。墓已被盗挖过,不是原封的。这些器物就算是在这座墓中被盗挖,就算是真的,也不足以证明墓主就一定是曹操。亲兵卫队,以及某些权臣、爱将都可能受赐将这些代表荣誉的器物随葬。 【详细

  头盖骨和石牌文字

    疑点3:在墓室中发现的人头骨经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要确认是不是曹操本人的头盖骨,还需要把骨头上提取的DNA和曹氏后人作比对。
    疑点4:从墓地中发掘出来的石牌上除“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还有“黄豆二升”、“刀尺一”等,更是仓库里的说明牌,而不是墓葬所用。汉代墓葬很少有发掘出类似物品的。

  墓志铭以及可能的商业利益驱动

    疑点5:要最终确认墓穴的归属,还需要凭借墓志铭。
    疑点6:在这么短时间内,证据链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就发布这样的定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而且很可能涉及商业利益。

 

  “曹操墓”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社会之下,曹操墓确认的经济社会价值很容易就超越了学术价值。在曹操墓还没有真正确认之前,著名媒介人裴钰就表示“曹操墓每年的最低收益是4.2 个亿”,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份额很低的情况下”计算出的。懂得了这点,不免对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心存疑虑:经济利益的考量,会不会消蚀专业人士的学术良心,从而误导社会公众?【详细

  又一个“周老虎”的担心并不多余

    本来,能够发掘出曹操墓是件挺令人高兴的事情,对历史研究的贡献也很大。但是河南省文物局在没经过国家国家文物局的最终确认就急吼吼地到北京发布新闻,想让全中国人都相信他们的大发现。他们的心态或许和宣布发现华南虎的镇坪县林业局和陕西省更高林业部门一样,开发后成为景区,获取经济利益。不过,在一河之隔的河北、本来最有可能的安徽、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等等苦苦寻觅曹操墓的专家们第一个会出来质疑,公众也担心曹操墓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周老虎。


  “曹操墓”还需仔细论证

    安阳是殷墟所在地,有挖掘古墓葬的传统,在这一问题上更宜严谨、科学。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过《孙膑兵法》、《道德经》等多部重要著作,文字材料充裕,光竹简就达7500枚以上,但惟独缺乏墓主资料,虽然墓葬群已经开挖了39年,有关方面至今也不肯确定墓主的姓名。
    倘若河南文物局认为考古结论有足够的信心,就该不惧质疑,心平气和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吹毛求疵”,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如果拿出高姿态,主动邀请国学、鉴宝等专家来鉴定、论证,不但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彻底消弥公众的存疑,使得定论更为“板上钉钉”,岂不更加完美?

搜狐评论 责编:衡晓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