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国际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日企撤离中国 想说再见有多难

来源:快评社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日企撤离中国 想说再见有多难?
9月21日,张高丽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
9月21日,张高丽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

  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经济代表团本月访华,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加速撤离中国的手续”,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大家的恐慌,似乎一下子日企就赶着逃离中国了。事实上,考虑劳动力成本、金融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资本进出是正常的市场运作模式,进出自如才是健康的市场应有的样貌。日企撤资难问题已经出现多年,绝不是最近出现的新现象,

  日本代表团此次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撤资难,一方面说明中日两国经济联系仍然非常密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国有些政策确实已经不太适应目前经济市场的高速运作方式。实际上,日企抱怨的不只是撤资难,这次访华的日本经济代表团还提出希望中国在执行《反垄断法》时更透明,缩短审查时间,不要阻止外企并购中国企业。

  日企如果想要退出中国市场,一般通过解散清算、股份转让、缩小投资规模、申请破产等方式等方式实现。由于涉及解决雇员就业、支付赔偿金、等待部门审核等原因,股份转让是日企最喜欢的方式。

  日企撤资:绕不开的中国政府

  日企撤资面对的最大障碍,还是来自中国政府,不论日企是独资还是合资,不论选择哪种撤资方式,都需要得到公司注册所在地“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批准,获得许可后才能开始各种流程。

  如果日企选择“解散”公司,则必须提前完成结清债务,向公司注册所在地的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解散申请。委员会批准后15天内,企业可以成立清算委员会,在委员会成立60天内公开清算公示,3个月内完成清算报告后,才可以注销、分配清算资金。

  中外合资企业通常以“股份转让”的方式退出,除了合资伙伴同意、董事会议通过,日资同样需要获得对外经济贸易部门许可,获得许可证30天内方可正式开启变更手续。根据2001年《独资公司法》中有关“合资企业法”的实施规定,如果外企要变更投资总额或缩小生产经营规模,同样需要获得商务部许可。

  虽然日企也可以选择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但日本母公司股东很可能借此追究中国分公司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甚至影响日本母公司的经营发展,许多日企对此态度慎重。

  但是外企撤资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率等问题,很多时候政府会有抵触心理,而且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中国政府在应对外资撤出时,有时候会要求撤资企业提交一些规定里没有的材料,花费许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往往审核时间过长,增加企业财政负担。

  撤资成本高,决策须谨慎

  日企撤出中国有不小财务风险,很可能还在清算中,公司纯资产就缩水了一大半。资产评价和股份转让时总是买时容易卖时难,资产难免贬值。相关部门审核时间拖得越长,企业需要支付的清算费、仲裁费、为职工缴纳的社保费就越多,带来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中国政府采取了“两免三减半”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但如果在华经营时间不满10年,企业离开时则需减免金额。

  比如说,某外企当初以免税优惠价格购买了进口机械设备,在清算时转让给了中国公司,那么根据使用年限折旧后,该外企仍需要补齐当年享受的优惠折扣;如果外企购买的是国产机械设备,则需要补缴增值税。

  根据《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6年白皮书》显示,2015年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国,金额达到1357亿美元;进口位居第三,金额为1430亿美元。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为23094家,占外资企业整体的7.9%,在各国在华企业数排名中位居榜首。在华日企直接或间接雇佣人数约超过1000万人,在提供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并在改善职场环境、完善福利制度方面做出了努力。

  劳务纠纷

  除了经营战略调整的主动退出之外,还存在一种经营不善导致的被动退出,通常为了营业活动、清算转卖能顺利进行,公司在正式公布撤离计划前,会选择暂时向员工保密。这也导致了一些恶意关厂的行为,在不告知工人的情况下,突然停止生产,导致工人失业以及相关权益得不到保护。而听闻风声的员工们担心老板卷钱走人,甚至围在办公室外抗议。很多时候发生纠纷的都是日本小型公司,但也不乏日本知名企业会出现此类情况。

  2016年,由于市场竞争不力,日本松下接连关闭了在上海、山东和北京的工厂,其中北京工厂的关闭毫无预兆,导致员工只能被动接受工厂提出的补偿方案和关厂事实,员工对此十分不满。

  根据中国《劳动法》,日本企业如果选择撤资解雇员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也就是“n+1”个月工资,松下北京工厂关闭给出的补偿方案是“1.3N+3000元”,但有员工质疑,按照《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相关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然而这种关厂行为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尚需进一步界定。

  另外法律并没有规定因为工作环境原因导致的工作损害的赔偿,比如松下北京工厂关闭的补偿方案,员工认为没有考虑对有毒有害作业的补偿,所以工厂关闭与员工利益之间还存在漫长的博弈,这些都急需法律法规的明确。

  有日媒认为中国员工特别容易对日企不满,不过相关日本专家都会建议公司培养可信赖的中国员工参与管理,提前与中国劳动局协调,积极和工会沟通。可是很多日企都是通过咨询公司协调与政府的关系,能否顺利处理这种场面,有时候只能看咨询公司是不是靠谱。

  当然这些难题是各国外企在中国共同面对的,日本经济对此格外敏感,都源于中日经济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结构正面临结构性调整,日企对华投资也在发生变化。日本不是逃离中国,而是在调整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变化。

star.news.sohu.com true 快评社 http://star.news.sohu.com/20160928/n469313637.shtml report 2799 9月21日,张高丽会见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经济代表团本月访华,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加速撤离中国的手续”,这一消息瞬间引起大家的恐慌,似乎一下子日企就
(责任编辑:柯锦雄 UN840)

我要发布

热点推荐更多>>

搜狐社论更多>>

南方水灾堪比18年前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详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