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时政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齐传钧:万亿养老金入市 谁救了谁?

来源:财经 作者:齐传钧

  2014年6月29日晚,新闻联播最后一分钟倒数第二条新闻,寥寥数语播报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非常低调,却耐人寻味。不难理解,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养命钱”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见下文),与每个人利益切身相关,早在2009年养老金是否应该入市就成了社会热议话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甚。直到今天,可以说这种争论并没有停息,只是道理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养老金入市方案按照中央今年预定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最终得以公布。但问题是,最近一周,股市一跌再跌,跌跌不休,市场上从要快牛还是要慢牛的争论,再到是否牛熊转折的质疑之声泛起,养老金入市方案的公布无疑将掀起一场舆论风暴,即反对养老金入市的人必然把这次方案的公布视为一种救市举措,拿老百姓“养命钱”替股市买单。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来看,养老金能不能“救市”。截止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56万亿元。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必须留足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剩余部分才能用于投资,因此理论可用于投资的上线只有3万亿元,再加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高度碎片化,即养老基金分散于全国地方大大小小2000多个资金池,各地上解基金比例必然掺次不齐,实际能动用的养老基金短期内很难超过2万亿元。按照《办法》规定,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只有30%,因此入市资金上限不会超过6000亿元,相对目前近50万亿元的两市市值,可谓杯水车薪;而相对于场外近2万亿元的配资规模,更是小巫见大巫。何况,作为受托人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在不同时间确定资产配置比例,不会立刻用足这30%股市投资上限。另外,虽然公布了《办法》,但目前还存在征求意见阶段,离真正实施还有一段时间,再加上《办法》规定养老基金投资的委托人是省级人民政府,即委托人也是高度“碎片化”的,实施时期并不会完全同步。总之,如果不考虑市场的非理性情绪,依靠养老基金“短期内”达到“救市”目的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尽管如此,这次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长远制度建设必然意义重大。提起股市,人们总有一肚子苦水,尤其这两天,广大散户备受煎熬。毫不奇怪,中国股市建立之初就承载着太多的历时使命,“强融资、弱投资”功能错位取向始终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再加上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即中小散户比例过高,导致制度建设动力不足,人为干预因素太多,法制环境脆弱,例如股市不好的时候,可以容忍场外配资,一旦股市奔向快牛,各种打压政策便倾力而出。反观国外发达国家,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占据绝对比例,其中养老基金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出现问题难免,但干预市场也会立法先行。当然,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不能简单地归罪某个机构或某个人,这是发展的问题,但必须在发展中尽快解决。同时,股市的问题更不应该简单成为反对养老金入市的证据或一种过度的解读和担心。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改善投资者结构离不开养老基金的参与,反过来会说,也只有养老金入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投资者结构,才能给股市制度建设带来压力,才能推动中国股市向融资和投资并举的均衡良性发展。从这一点上,这次养老金入市是“长远上”利好股市的,是可以“救市”的。

  其次,养老金入市也是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巨大利好。因为养老金一直没有入市,每年结余基金绝大部分都投资于银行的活期储蓄,年收益率不足2%,存在严重的贬值问题,给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造成巨额的福利损失。根据笔者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改革》一书中的测算,从1993年到2012年这20年间,以CPI增长率为基准匡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福利损失高达910亿元(假设投资收益率为每年的CPI增长率,养老基金还可以额外获得910元收入,从而实现保值目的);以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为基准匡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福利损失3277亿元(假设投资收益率为每年的企业年金增长率,养老基金还可以额外获得3277元收入,不仅保值,还可以实现部分保值目的,下同);以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为基准匡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福利损失为5502亿元;以社平工资增长率为基准匡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福利损失更是高达13330亿元。这些福利损失很隐蔽,反对养老金入市的人却无视之,但已经给未来人口老龄化下养老金支付造成巨大“欠账”。当然,养老金入市是有风险的,甚至某些年份还有出现巨额损失,但不要忘记,养老基金是长期投资基金,我们不能只考察某一年的投资业绩,只要把时间拉长,平均年金投资收益都是非常可观的,大道理不用讲,看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这些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都远远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如果把这一《办法》的出台说成股市在拯救养老金,难免有点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但把养老金入市定位为“自救”还是比较妥帖的。

  即便如此,还会有人拿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这一说法来借题发挥,认为养老金入市不管结果如何,就是让普通老百姓来承担风险,从而借助网络发动“民意”,导致不理智声音淹没理性探讨。其实,这种“养命钱”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国外实践上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养老金私有化的国家除外)的最后出资人都是政府,即政府财政必然为养老金赤字或亏空买单,从来没有那个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困难时袖手旁观。从这一点上来,养老金入市盈亏与否和参保人没有直接联系。当然,政府本身不是财富的创造者,如果养老金入市亏损了,政府不得不通过压缩其他项目开支或征收新的税收来用于养老金发放,也就是说养老金亏损了是由未来纳税人承担,获益了则减轻了未来纳税人负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国际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才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当然,海外投资意义更大,因为只有海外投资才能获得国外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财富”,而这次养老金入市无疑会积累相关投资经验,也是一个全民养老金教育的宝贵机会。笔者发现,这次出台的《办法》规定的投资范围还仅限于国内市场,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未来拿出一定比例基金投资海外市场已是必有的路径选择,只有养老金投资走向海外才是实现最终的“救赎”,到那时已经无所谓“自救”还是“他救”了。

  总之,不能把养老金入市的目的简单地归结为谁救了谁,但结果必然是一种最合理的共赢,获益必将是所有人,包括未来纳税人、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者,也自然包括所有散户。但有两个前提必须牢记:一是养老金投资的唯一目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而不应该也不能附加其他经济和政治目的,特别是在参与一些带有公共性质的社会化投资项目上要慎之又慎;二是定期信息披露,公布投资组合和收益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尤其是后者,无疑将给政府有关部门带上“紧箍咒”,使得“懒政怠政”无处藏身,更不能不注重市场建设。

  齐传钧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star.news.sohu.com false 财经 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50630/3915510.shtml report 3032 2014年6月29日晚,新闻联播最后一分钟倒数第二条新闻,寥寥数语播报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非常低调,
(责任编辑:UN656) 原标题:齐传钧:万亿养老金入市 谁救了谁?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热点推荐更多>>

    搜狐社论更多>>

    南方水灾堪比18年前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详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