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时政评论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新华社:高铁改变中国 体现制度、道路自信

来源:新华网

  高铁正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国高铁十年路,到底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启示?中国高铁“走出去”路在何方?岁末年初,新华社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将连续两天播发稿件,探究中国高铁快速发展背后的秘密。

  (特别关注·中国高铁再调查)

  叩问“高铁之国”--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调查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诗平、樊曦、齐中熙)很难有人想到,这一切就在短短10年间发生--

  从无到有,从备受争议到大力推广,10年间,中国高铁列车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呼啸而来,改变中国,震撼世界。

  高铁发展为何如此迅速?发展是否过快?它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又折射出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1月20日,一列贵广高铁动车经过贵州省榕江县境内的一片盛开的油菜花。 新华社发(王炳真 摄)

  1月20日,一列贵广高铁动车经过贵州省榕江县境内的一片盛开的油菜花。 新华社发(王炳真 摄)

  “真的是天翻地覆”

  --从10年前发展路线图出炉,到6年前第一条高铁开通,到现在高铁已连接全国28个省份,中国正悄然迈向“高铁社会”

  “有了高铁,今年要多回几趟家,多看看老人和孩子。”贵州技工潘金奎满怀欣喜。

  潘金奎的欣喜来自贵广高铁开通。在广东三水打工的他,每年回家路上都十分不易。

  贵广高铁开通前,从贵阳到广州有两条通道:一条经过湖南,全程1560公里;另一条经过广西,全程1440公里,都要走20多个小时。

  “现在,坐高铁从广州回贵阳,4个小时就到了。”潘金奎说。

  贵广高铁是几条最新开通的高铁之一。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迎来“高铁季”,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和长沙至怀化段、贵广、南广、兰新、成绵乐等高铁相继开通。

  速度是交通运输之魂。以速度取胜的高铁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交通运输版图,并成为国际铁路界的“明星”。

  截至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全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一半。高铁已连接28个省份。

  从平原水乡到戈壁沙漠,从高原冻土到热带雨林,高铁的身影处处闪现。去年逾8亿人次乘坐高铁往来于全国各地。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优先发展铁路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人口流动频繁,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铁路需求巨大。当铁路成为运输‘瓶颈’亟需发展时,高铁于是走上了前台。”交通运输专家谷中原说。

  根据国家批准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形成以“四纵四横”高铁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

  发展高铁上升为国家意志,高铁建设拉开帷幕。短短十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筑起了高速铁路网。

  “真的是天翻地覆。从2007年铁路大提速动车组亮相,到2008年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再到现在‘四纵四横’高铁网初具规模,高铁发展之快,是我当初来铁路系统工作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高铁快速崛起,让在铁路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康熊感慨不已。

  从筹建之初是否符合中国国情,能否吸引足够客流,到现在节假日期间“一票难求”,一些线路运能趋近饱和,高铁的需求与供给一样,呈现快速增长。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告诉记者,2014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日均超过250列列车运行,依然无法满足高峰时期旅客出行需求。

  中国铁路总公司计划统计部副主任韩树青说,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已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而且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去年底,京广、沪昆两大高铁干线交汇,形成的运能不可估量。随着高铁网络完善,需求会继续增长。”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说。

  这意味着,高铁运营里程不仅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也将进一步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迈向高铁社会,高铁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理性看待‘中国速度"

  --人们在享受“高铁红利”的同时,期盼高铁快慢有“度”

  人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铁是否应该建设、以及怎么建设的争论曾经喧嚣一时。

  今天,争议已成烟云。高铁线路不断延伸,高速列车风驰电掣。

  高铁的“中国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人就为高铁到来,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管理上的科学高效和一支能打硬仗的筑路铁军,可谓高铁快速崛起的法宝。”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说。

  中国南车首席技术专家丁叁叁认为,就供给而言,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以及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从需求来说,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同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为高铁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然而,高铁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在享受“高铁红利”的同时,也在讨论着发展的一些重要话题,其中“高铁究竟跑多快最科学”便是一例。

  “既然设计时速是35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超过486公里,安全冗余是足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车株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说。

  也有人认为,就京沪高铁而言,虽然没必要全线跑350公里时速,但枣庄到蚌埠间等一些线路较好的区段完全可行。这样,4小时10分钟左右就可以从北京抵达上海。

  而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授孙章认为,目前300公里时速符合高铁运行的经济性,如果提速将会提高运营成本,加快列车损耗,因此保持目前的时速是合理的。

  列车时速该快须快,该慢同样要慢。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际铁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速度。

  同济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教授徐瑞华认为,城际铁路与高铁干线功能不同,用于城市群内部、城市群之间。一般来说,速度目标值应与高铁不同,时速160-200公里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城镇化需求。

  “应该理性看待‘中国速度’。时至今日,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高铁的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反过来又会促进经济发展。”蒋再秋说。

  “高铁让中国变小”

  —有人说,高铁之于今日中国,是一场经济地理革命,将改变中国的经济格局;有人说,高铁之于国人,是一个时空观念上的革命,将中国变小、世界变大

  “京沪高铁兴建,带动了一出‘二十四城记’的上演。”蔡庆华说,京沪高铁串起的24座城市,几乎都搭上了“高铁经济”这趟列车。

  当年,铁路在中国兴起时,出现了一批“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石家庄就是其中代表。如今随着高铁兴起,一批城市的面貌同样在发生改变。

  如果说,京沪高铁像条金丝带把沿线珍珠一颗颗串起。那么,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则把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圈等南北五大经济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沿线28个城市进入8小时经济圈。

  “京广高铁的开通,有效推动相邻城市的‘同城化’,加快沿线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司司长周黎说。

  在乌鲁木齐高铁新区,一座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可口可乐、大众等18家全球500强企业已在这里落户。

  “以前根本想象不到,有一天,遥远的大西北也和中东部一样,共享高铁时代发展的机遇。”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说,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活力,有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互动与合作。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高铁对于加速全社会物流效率,高铁装备研发对于提升经济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具有革命性意义。”徐瑞华说。

  青岛市南车四方所在的“动车小镇”,高铁带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效应”已经显现。在南车四方周围,有100多家配套供应商。在全国,有500多家配套厂商,年拉动产值近千亿元。

  “高铁装备的高标准,对提升传统工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及制造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刘友梅说。

  高铁的巨大辐射作用,已经让各地重新认识到高铁的价值。高铁开通被沿线地区看作发展命运转变的契机,围绕高铁走向和设站的“争路运动”时有上演。

  京津城际高铁修建时,毗邻北京的廊坊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设站。待高铁开通后,廊坊市体会到了不仅人搭不上高铁列车、地方也搭不上这趟“经济快车”的苦涩滋味。

  在随后的京沪高铁建设中,廊坊倾力支持。京沪高铁在廊坊境内30公里,廊坊站建成近万平方米,紧紧抓住高铁带来的发展红利。

  高铁不只是一场经济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时空观念上的革命,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态,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高铁让中国变小,让人们生活圈扩大。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都成为可能。由于速度快,只要通了高铁的地方,外出旅游说走就走了。高铁像魔术师一样,悄然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曾参加“华东五市高铁五日游”的北京市民王杰说。

  与王杰一样,因高铁而认为“中国变小了”的,还有英国《金融时报》的卡洛琳·艾登。艾登在讲述去年5月从北京到桂林的高铁旅行时写道:新建高铁线路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旅游版图,不断催生新的旅游线路,昔日背包客需费时几个月完成的旅游目的地,如今变得异常快捷方便。

  当艾登乘高铁从北京轻松抵达桂林站后,“突然间,感觉中国真成了‘小’国家”。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中国正在向高铁社会迈进,高铁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影响到社会管理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高铁对社会的改变将会进一步扩大。

  “当中国大地被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连起来时,中国人在经济和社会,乃至私人活动的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原来由于距离远而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由于高铁成为可能,这将极大地刺激中国人的想象力。假以时日,这种想象力将会转变成伟大的创造力。”西南交通大学高铁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柏说。

资料图片:2014年12月26日,动车驶过贵州省从江县境内的高架桥。当日,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资料图片:2014年12月26日,动车驶过贵州省从江县境内的高架桥。当日,贵广高铁、南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创新能力还得靠自己”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再到满怀信心“走出去”,中国高铁凭借不断创新和超越,铸就“高铁自信”

  2015年初,冰城哈尔滨。

  一列CRH5A型高速列车正在进行“30万公里正线运营考核”:起步、加速、通过弯道……身姿矫健平稳。

  这条贴地飞行的“巨龙”,对中国高铁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它装载的最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百分之百中国造。

  “牵引电传动系统是‘高铁之心’,列车的动力之源;网络控制系统则是‘高铁之脑’,指挥着列车的一举一动。”负责带队研发的中国北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常振臣说。

  两大系统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将大大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

  “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能力还得靠自己!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常振臣说。

  10年前,丁叁叁在美国参加高铁技术研讨会时,所有人都在关注西门子、阿尔斯通等老牌企业。去年11月,当他赴美推介高铁时,已经是另一番情景。

  “美方技术人员全程陪着我们。他们急切想了解中国高铁的技术发展。”丁叁叁说。

  起步并不算早的中国高铁,已经跑在世界前列。后发先至的秘诀是什么?

  “高铁发展的关键,就是持续的创新与超越。”丁叁叁说。

  高速动车组是各种尖端技术的高度集成,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及10项配套技术,共有5万多个零部件。各项技术、各个部件的协同运行,才能保障列车跑出高速。

  中国大地上奔跑的高速动车组中,有一款就是以速度命名—380,这是一个堪比起飞速度的数字。

  奔驰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来自南车四方。如今,CRH380A已累计运行约1.9亿公里,每百万公里的故障率不到0.5件,远低于1.3件的国际通行指标。

  作为庞大高新技术的集合体,高速动车组的安全平稳,只是高铁“安全链”中的一环,线路建设、运营调度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机械、材料,都需要相互配合。

  常坐郑西高铁的人可能很难注意到,列车行进的地区是湿陷性黄土区,因为放杯水在窗台上几乎没有晃动。

  “高铁建设最怕线路不均匀沉降。”铁四院副总工程师许克亮说,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其地基终生沉降不得超过15毫米。

  在郑西高铁华山北站和临潼东站间,湿陷性黄土厚度达2-3米。为防沉降,施工者每隔5米打下一根50米的地下桩,上铺没有接缝的钢筋混凝土板,相当于把铁路“铆”在大地上,确保了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

  中国已经建成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既有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也有穿越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既有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也有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有“超级高速地铁”之称的贵广高铁。这些覆盖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世界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家铁路局近日发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标志着中国高铁设计标准体系日臻成熟。

  过去有种说法,中国人要卖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波音飞机。如今,中国制造业已具备叫响“中国创造”的能力,高铁正是一张叫得响的“中国名片”。

  “高铁是高新科技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产品。中国通过在高铁领域不懈探索和自主创新,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成套技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际合作部主任陈觉民说。

  短时间内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中国高铁演绎了自主创新、快速超越的高铁自信。

  “中国高铁列车6年内就跑到了世界第一速,这在于群策群力。仅研制380A,就有50多家企业、330多个科研院所参与,近60名院士、500多名教授、近万名科研企业研发人员贡献智慧。”南车四方总工程师梁建英说。

  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打破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体制壁垒,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打造出了高铁这一战略性产业的公共创新平台。高铁自信正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具体体现。  ”康熊说。

  高铁的创新和实践,对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高铁崛起昭示人们:凭借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市场,充分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技术资源,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创新自信,就能够更快地追赶甚至超越世界水平。(参与采写记者:苏晓洲、禇晓亮、阳建、吴昊)

  覆盖28省份 年运8亿人次 我国开始迈向"高铁社会"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樊曦、齐中熙、刘诗平)“我当跨城上班族已经好几年了。”每天一大早,家在北京的小陈就出门,乘京津城际高铁赶往天津上班,下午下班后回到家不到晚上8点。

  从2004年制定高铁发展规划图开始,到今天覆盖中国大陆除宁夏、西藏、云南外的28个省份,离高铁“全覆盖”仅“一步之遥”,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株洲、青岛等地调研后发现:无论是高铁的长度、密度、与人民生活的紧密度,还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度,短短10年间,高铁越来越深地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中国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高铁社会”。

  贵广、南广、兰新、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成绵乐客专……伴随一批高铁新线的开通运营,2014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一年增长约5000公里,成为2008年第一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铁--京津城际开通以来,高铁开通最多的一年。

  “高铁覆盖面迅速扩大,呈现大众化、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中国已经进入高铁社会的雏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2014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新线投产8000公里,其中高铁新增里程占到一半以上。

  高铁仍在延伸:预计到2015年末,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1.8万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发展已远超规划:根据国家批准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而事实上现在高铁运营里程已经实现这一目标,高铁社会正在加速到来。

  高铁在整个铁路网中的“密度”越来越大,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两个比例值得关注:2014年,中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占58%;全路动车组运送超过8亿人次,超过铁路总运输量的35%。

  “高铁让中国变‘小’,各地联系更为紧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康熊说,以“九省通衢”武汉为例,如今凭借高铁,北抵北京,南达广州,东至上海,西连重庆,4小时高铁圈覆盖约10亿人口。

  “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迈向‘高铁社会’,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课题,值得重视和研究。”经济学家张其佐说。

资料图片:2014年12月26日,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D2703次动车准备从兰州西站首发。当日,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资料图片:2014年12月26日,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南D2703次动车准备从兰州西站首发。当日,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高铁拓荒者:未来高铁将向绿色环保迈进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诗平、樊曦、齐中熙)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开通,到现在高铁里程达到1.6万公里,6年间,中国高铁飞速向前。

  高铁“中国速度”的炼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记者近日探访陈应先和刘友梅两位高铁拓荒者,更深刻地理解了高铁快速发展之因。

  记者来到82岁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顾问陈应先老人家中采访时,他正在看自己刚在最新一期《铁道标准设计》杂志上发表的中国铁路网规划的论文。作为中国高铁设计研究的拓荒者,陈应先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心系高铁建设。

  “高铁最早让我产生震动,是1964年日本新干线建成通车。日本二战战败,国内经济遭受重创,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好高铁,实在让人震惊!”陈应先说。

  从那时起,已经做了十余年铁路人的陈应先开始关注高铁。当时,陈应先既为中国铁路现状着急,又隐隐看到了希望,他坚信中国早晚会有自己的高铁。

  “搞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眼光超前,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陈应先说。

  正是这种理念和信念,作为铁四院总工程师,陈应先开始组织设计人员搜集国际高铁动态和高铁领域的最新成果。1982年,铁四院编译出版了惠及众人的《高速铁路》。

  上世纪90年代,高铁建设开始在中国萌动。1994年12月22日,由陈应先挂帅研究设计的中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

  “机遇喜欢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早研究、早储备,铁四院不会有勇气主动请战广深准高速铁路。”陈应先说,当时广深准高速设计人员人手一本《高速铁路》,这本早期高铁研究的著作帮了大忙。

  陈应先同时也是京沪高铁的大功臣。作为京沪高铁勘测设计项目的技术顾问,他解决了高铁勘测设计中的诸多重大技术难题。

  陈应先是中国高铁勘测设计研究的拓荒者,76岁的中国南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院士则是中国高速列车设计研究的拓荒者。

  半个世纪以来,刘友梅先后担任过我国第一、第二代电力机车的总体设计,主持并组织了我国第三、第四代电力机车的开发研制全过程,使我国电力牵引技术装备实现了由普载到重载、常速到高速、交直传动到交流传动、进口到出口的四次历史性跨越。

  刘友梅最广为人知的,是2002年担任我国首列“中华之星”时速270公里高速列车研制的总设计师,并在秦沈高速实验线中创造了时速321.5公里的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

  尽管后来中国高铁走上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中华之星”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刘友梅对高铁的关注从未停止、热情从未消退。

  "中华之星’当年首屈一指。但是与今天的高铁制造技术相比,已经落后了。不过,当年研发‘中华之星’的那条路不能断,中国的高铁装备技术就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刘友梅说。

  刘友梅所在的南车株机,就是高速列车CRH380A核心部件的诞生地。奔跑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其牵引传动系统等核心技术都由南车研究开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创造。

  在依然心系高铁的刘友梅看来,未来高铁将向绿色环保迈进。

  “中国高铁的技术经过这些年运营实践,已稳居世界领先水平。未来,‘绿色智能’是包括高铁在内的轨道交通发展的目标。”刘友梅说。

star.new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1_25_307446.shtml report 10325 高铁正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国高铁十年路,到底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有着怎样的启示?中国高铁“走出去”路在何方?岁末年初,新华社记者深入多地调研采访,将连续
(责任编辑:UN628)

我要发布

热点推荐更多>>

搜狐社论更多>>

南方水灾堪比18年前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详细]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