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 > 观察家

石述思:2011,中国改革已经等不起了

2011年12月29日10:2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石述思

  在一个国家的GDP攀援到世界第二的高度,似乎继续鼓吹高歌猛进更合人们的胃口。

  但假如不认真衡量下发展的成本和公众付出的代价,又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2011年真正的关键词是底线。如果不能HOLD住发展的底线,似乎中国这个快速奔跑的列车有脱轨之虞。

  最骇人的脱轨来自7.23温州动车事故。40条生命换来了波及全国的高铁降速和铁路安全整风。但事后话题在关于铁道部体制变革戛然而止。但刘志军的落马和其亲密战友、铁道部总工程师张曙光爆出逾20亿美元的贪腐大案,为近两年中国铁路的高歌猛进蒙上浓重的阴霾。

  假如增长无极限的背面是贪腐无底线,那这样的发展还有意义吗?

  按照以往的惯例,官方媒介会将类似的事件形容为极端的个案。

  好吧,这是个案。

  但发生在中国股市惊人的一幕就显得像团伙作案。

  2001年6月14日,沪指最高见到2245点,如今十年过去了,A股再度跌到此点位之下,涨幅居然为负,作为一个经济风景独好国家的主板市场,如此糟糕的表现在世界证券史上堪称奇迹。

  A股市场最核心的缺陷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严重不公平。像新股“三高”发行、上市公司只顾“圈钱”不图回报、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漠视市场整体利益、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都是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再加上监管的缺失与缺位,中小投资者便只能接受血本无归的命运。就在2011年,中国股市在散户几乎都赔钱的情况下,新生了百位亿万富豪。

  公众有理由追问:谁来构筑资本贪婪的底线?谁来阻止其与权力联姻?

  这一年,在实体经济全面低迷的背景下,银行业和垄断央企一路高歌猛进。按说在提准惜贷的背景下,全国银行业一个月损失的利息都在数十亿,但没成想年底业绩飘红,挣得盆满钵满,甚至有银行家都不好意思公布自己公司的利润率——怕刺激各界,影响社会和谐。多数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像温州公务员的官银那样变成了利用利差寻租的工具?

  在天天哭穷但总也没有人信的中石油、中石化带着全世界领先的市值和油价为国争光的时候,年底发改委突然发动了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许多人担心调查会无疾而终,因为在行政化的轨道下,老子办儿子有着太多借口从宽处理。与之呼应,自《反垄断法》2008年实施以来,偌大中国垄断公司及行为司空见惯,居然三年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案例。

  2011年底,一群山西发电企业的老总来京上书,自称巨亏,要求电价上扬,最终工业用电每度上涨三分,表面看是煤矿企业见利忘义,违约涨价,背后却是畸形的煤电体制和国家电网靠垄断谋取高额利润。

  这在考验中国实体和公众的承受底线。非法跑路的温州老板和合法移民的精英遥相呼应,都在发出深切的预警信号:在一个没有公正公平待遇的社会,民间创业的热忱和创新的动力会受到扼杀,从经济层面看,这会影响增长,从社会层面看,则危机就业。虽然中央政府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由于制度改革的滞后,显然在执行的过程中荆棘密布。

  关于底的探讨离不开国际经济的动荡和低迷的冲击。西方债务的底在哪里?随着美国国家主权债务评级的下降和欧元区主要工业国意大利债务危机的爆发,预示着这场席卷全球的低落仍在持续。

  与之呼应,云集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外贸企业日子更加艰难。珠三角中小企业亏损面达7成,浙江今年倒闭的公司数以万计。真可谓内有垄断挤压,外有反倾销压力。不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没有出路,但没有国民待遇,又谈何容易呢?

  这一年,郭美美事件叩问了中国慈善的底线,佛山小悦悦叩问了全民道德底线,凤姐出国空姐风行叩问着价值观的底线,空气测试标准PM2.5之争叩问环保的底线,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叩问着监管的底线,频发的贪腐叩问着官场信仰的底线。

  也许,站在2012年门槛前,回望过去一年,最重要的事不是发出动听的颂歌,而是应该思考靠神马守住发展的底线?

  改革开放33年的经验证明:没有体制变革的配套,任何短时炫目的经济发展成就都最终是美丽的泡沫。

  中国改革已经等不起。

  (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