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财经评论

经济稳定发展迫切需要启动民间投资

来源:中证网 作者:李康
2009年11月10日07:52
1990年-2009年1季度,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990年-2009年1季度,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民营经济投资自04年以来首次落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
民营经济投资自04年以来首次落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

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民营经济投资的行业结构分布

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民营经济投资的行业结构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


  英国《每日电讯》8月24日对中国商业词汇中的“中小企业”(SME)解释如下:“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业务的90%,占专利的80%,提供75%的就业,占出口的60%,占GDP的50%,占税收的45%,但只拿到5%的银行贷款”。对应地,有关“国有企业”(SOE)则包含“这个国家的经济仍然由国有企业主导,庞大的国有企业运作着关键的产业,其声望和影响力是私人企业可望而不可即”的描述。可见,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与生存环境的不对等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但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正视、重视乃至有所改善,在“民投20条”已经推出的当下,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稳定发展迫切需要启动民间投资。

  缺乏民间投资跟进

  经济复苏基础不牢靠

  国际金融风暴爆发后,中国政府实施了前所未见的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财政政策。在政府主导投资拉动下,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1%,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经济成为率先出现复苏迹象的国家。应该说,这一系列宏观政策已初步实现目标,即稳定需求、打消通缩预期、遏制经济增速下降。

  但是,中国经济并不能说就此彻底走出危机。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2009年上半年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创纪录的87.6%;1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95392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1192亿元,同比增长40.6%;民营经济投资(广义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内资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部分)在同期完成投资46789亿元,同比增长33.9%,自2004年3月以来首次落后于国有经济投资增速。

  与扩张财政政策相配套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报告显示,在2009年上半年7.4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中,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了较大比重。然而,与天量信贷同时存在的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依然存在。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显示,本轮经济周期的流动性过剩前期,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下降到8.88%的低位,随后在信贷紧缩调控中又攀升到12.6%的高位,在去年底以来又随着天量信贷投放在4月份时降至10.34%。在上海、深圳等地的民间信贷调查,发现最高月息可达10%。

  可以看出,2009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拉动,而资金也主要流向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机会和融资上都处于明显劣势。

  扩张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差限制了其效果。目前,无论从参与项目还是资金角度来看,政策的直接主要受益方还仅限于国有经济部门,对于拉动就业乃至促进内需消费都没有太多影响。

  中国劳动力市场网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民营经济中的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权重一直较大,占到总需求的60%以上,且其权重相对较为稳定,在2009年一季度也是劳动力需求环比上升的主要贡献力量;国有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权重很小,在2008年二季度的4.1%之后开始下跌,只在四季度因为自身需求相对整体市场收缩程度较小,因而权重有所反弹,但2009年一季度仍下滑至2.7%。国有企业在享有争取项目和融资方面的优势时,却并没有对就业产生相应的拉动。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经济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全部就业岗位的75%以上,因此,即使从短期经济刺激政策能否持续的角度,激活民间资本,拉动就业进而拉动居民消费都是关键所在。长期而言,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结构转型的重要性,都被包括中国自身改革经历在内的中外历史所一再证明。

  民间资本被挤出有违政策初衷

  民间投资不踊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民间投资原本集中的领域内产能过剩。本轮金融危机之前由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城镇5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中,民营投资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4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在房地产产业中比重达到58.6%。其中,制造业本身实现了民营投资的两个比重60%,即除了制造业投资中民营投资比重达到60.7%,制造业投资也吸引了62.5%的民营投资。与在一般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高度集中相对应的是,民营经济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一直严重缺席;虽然民营经济在39个大行业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其中的14个行业的销售收入总和占民营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5.4%。

  数目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集中在一般竞争领域,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一些行业出现企业退出和缩减规模;发达国家居民调整消费习惯而持续疲弱下去的情况下,也会阻碍民间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意愿。

  其次,民营经济在一些原本就难以涉足的领域内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钢铁、航空、资源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扩大,颇令企业界和学界担忧,并称之为“国进民退”,言下之意,是改革三十年“国退民进”市场化改革的倒退。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恰当,国有经济对民间经济的挤出,在危机时刻被迅速放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上述两个原因,本质上却都指向了同一个症结:原本民营经济过于集中,投资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对民营经济的限制,而危机发生后,原本的限制变成了对民营经济的主动挤压。

  根据2009年4月份《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份针对企业中高层的问卷调查显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金融体制环境对国有企业更为有利。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强调了“做大做强”要求加强行业集中度,甚至钦点了企业。现有金融体制环境下,国有企业在资金筹集方面,明显比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更具优势。

  近几年一直存在的在钢铁、航空、资源等领域内对民资的政策瓶颈,在危机之下,演变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辅以行政干预的重组案例。甚至在以往民间资本活跃的房地产行业,在信贷推动和刚需释放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出现了价格和销售回暖的迹象,也出现了国有背景公司抢得绝大部分“地王”的现象。这些新“地王”中既有传统主营地产的企业以及各地城建集团,也包括一些主营业务并非地产的央企。

  和其他行业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具有类似的背景,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国有企业在信贷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加之由来已久的软约束,是其能够在房地产行业大举进军的主要原因。根据央行和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推测,上半年进入房地产的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除了信贷资金之外,央行的票据融资成本也远低于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成本。与央企资金面充裕相对应的,正是央企主业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产能整体过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工业品总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上仍处于下跌通道中。资金充裕和实体经济回暖道路漫长,是驱动手握资金的国企转向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动力。除了央企之外,地方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也是新一轮房地产热潮中的“新贵”。

  然而,国企偏离主业扎堆房地产,在推升泡沫加大国有资产自身风险的同时,不仅形成房地产市场部分挤出民间资本的事实,更有可能抑制民间资本未来的投资意愿。上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中涌现的“地王”至今仍有大部分仍未开发,而很多新“地王”的土地成本甚至已超过相邻项目的成本价。这些新“地王”项目将来能否盈利,难免让人打上一个问号。更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国企扎堆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政策调控风险,会让一部分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在最近的一次由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代表参加的经济论坛上,企业家代表所表示的担忧令在场的经济学家感到意外。经济学家们认为打消通缩预期之后,逐渐趋于转正的价格水平和通胀预期应该刺激企业投资需求才对。而企业家的反馈却是:实体经济的项目建设期往往都有三五年时间,目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财政政策,在将来形成通货膨胀等过热现象时,政府难免要针对这些采取调控手段时,自己很有可能首先成为“被调控”的对象。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在融资方面的优势以及和政府之间的天然联系,让这种担心显得有点多余。然而,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这种担忧显得尤为必要。前几年应对经济过热宏观调控中出现的超常规手段干预案例,至今仍然被不时提及,相信民营企业家们在考虑投资收益、衡量风险的时候难免要以史为鉴。

  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奉行凯恩斯主义,采取相机决策,而企业(在中国尤其是民间资本)通过与政府的长期博弈,最终形成了令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反馈,惯用的调控措施面临失灵的风险。

  通过对宏观和代表行业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在应对本轮国际危机情况时的扩张货币和财政政策,确实对稳定经济起到了正面作用,但是离政策的初衷——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带动民间资本——至少从2009年上半年来看是渐行渐远了。

  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保增长

  所幸,政府意识到了危机时刻所采用的“猛药”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常规调控手段的局限性,在近期明确表达或是积极制定关于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的政策。政府首先已经明确放开媒体行业;按照国务院“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保增长”的要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草案(俗称《民间投资20条新政》)已上报国务院审议。在目前的意见稿中,涵盖了市场准入、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对民间资本的鼓励政策: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公共服务领域扩大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民间投资企业享受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税收减免政策;对民间资本开放金融领域,支持民间投资等。

  希望这些措施的成功推出和顺利实施,能使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激活民间资本,加强经济复苏的基础,使得短期内应对金融风暴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而长远来说,改善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转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系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