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时政评论

冯海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为何“难产”

来源:全景网-《证券时报》 作者:冯海宁
2009年10月27日09:00

    据报道,相关权威人士透露说,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诸项改革可能于今年内陆续出台。23日国家发改委官员否认了这一消息。更让人失望的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仅没有上报国务院,而且进展如何、有哪些瓶颈等,也不见有关部门披露,似乎这场关于公众利益的改革与公众无关,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在争议中走走停停,我想“走”的驱动力应该是民意,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事实,而“停”的阻力则来自方方面面,比如说部门利益、垄断行业等。在我看来,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只要符合公共利益,都应该一往无前。否则,我们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改革都会受到牵连和制约。

    我以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之所以“难产”,与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是某些部门有漠视收入不公之嫌疑。据媒体日前报道,收入分配调节方案距离出台还很遥远,甚至对于是否要调,相关部门间都还没达成共识。这让人难以理解,既然三年前就已经展开相关调研、听取专家意见,为何今天还存在“是否要调没有达成共识”这样的问题?由此让人质疑某些部门漠视收入不公甚至漠视民生。

  相关部门没有达成共识,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即部门利益在作怪。因为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利于某些部门某些行业的,一旦打破这种格局,动了他们的奶酪,这些部门当然会不乐意,就会为这场改革制造绊脚石,让改革陷入争议泥潭以拖延时间。

  其次,收入分配改革碰上了最难啃的“骨头”。收入不公各国都有,但在中国却有自己特色,即垄断。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某省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集中于垄断程度较高的证券、烟草等行业,最低的是农业,差距近7倍。显然,收入分配改革最难的事是打破垄断,但垄断在中国始终是打不死的“老虎”。

  公众曾经寄希望于《反垄断法》,而该法在现实中却让人失望;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公众幻想以打破垄断来提振经济,然而,垄断不仅没有减少,在某些行业反而得到强化。《反垄断法》这样的专门法律、金融危机这样的历史机遇都不能打破垄断,显然从调节收入分配的角度反垄断更加艰难。而且,从某种角度而言,垄断行业已经绑架了我们。

  其三,收入分配改革实际主要是为穷人改革,而穷人缺少话语权。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而中国在2006年已升至0.496。无疑,这项改革的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穷人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既然是为穷人改革,穷人应该是这项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但现实中,推动这项改革的主要是有关部门。由于与自己利益没有多少关联,甚至影响到自身利益,所以相关部门就不积极。

  我们得承认,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是普通改革,不仅牵扯面宽,要考虑到国家、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利益,而且是深层次改革,与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密切相关。要协调各方利益、理顺体制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拖了改革的后腿。

  有人会认为,我们的收入分配改革并不是走走停停,绩效工资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不是正在进行吗?但我以为,这些改革不足以改变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必须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为改革之“核”,绩效工资等改革应纳入到统一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才更有效。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