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论文抄袭大跃进背后的体制动力

2009年06月01日08:4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网 作者:成庆

大学毕业论文的抄袭大跃进运动终于迎来高潮,日前网上爆料,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硕士论文竟然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完全雷同,除了少数细微的变动外,从论文结构到具体内容,基本完全一样。此事一出,引得一片哗然。不过东北财经大学的应急反应也十分迅速,就在爆料后一个星期,这名论文抄袭者的学位已被东财撤销。

此事的处理虽已告一段落,不过背后的某些问题却依然潜伏。研究生靠着 “复制粘贴”获得硕士学位,首先自然需要批评抄袭者的学术操守和诚信品质,不过将弥漫在高校里的论文抄袭剽窃风潮仅仅诉诸于个体的道德动机,或许有掩耳盗铃的嫌疑。毕竟上到教授,下到学生,纷纷尽其剽窃抄袭之能事,只用道德来说事,而不去关注今天高等学校的招生与培养机制对师生的集体性扭曲,我们或许只能看着抄袭者不断地更换姓名,抄袭的戏码越演越烈而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逻辑使得学生玩起了“抄袭大跃进”?这些年来,高等学校除去固有的教育培养功能外,也额外担负起“就业延时器”的社会政策功能。研究生培养要么充当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缓冲器,要么成为已踏入社会的部分人渴望改变境遇的跳板,这样一来可以让部分无法如愿就业的应届学生能延长受教育时间,同时也吸收进大量在社会上不如意的已就业群体,前者的读研动机在于就业,后者的动力也在于就业机会的再度选择,这些都已和研究生的学术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不过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却相当顽固,比如课程的选择,以及毕业论文的标准,还是按照过去学术后备军的培养标准,这种制度与现实的“时间差”搞的师生双方剑拔弩张,导师怪罪学生不安心读书,学生埋怨导师不理解就业苦衷。这种对立情绪如今在各个高校里,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氛围。

为了摆脱这种体制与现实的矛盾,学生们开始盘算,如何以最轻便,最节省成本的方式获得学位,于是给导师送礼、抄袭等手段自然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我们或许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指摘,而更要看到,学生在这样的困境中只不过是作出一个最为“经济”的选择而已。

事实上,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高校发现到体制上的矛盾与荒谬之处,纷纷进行改革,要么缩短研究生的学制,要么可以在课程学分与论文写作之间进行二选一。不过教育主管部门如今仍然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做出清晰的政策定位,高等教育到底是平民式的职业教育,还是精英式的学术研究教育,或者是否还需要负担更多自身无法承载的社会政策功能,都是极为棘手头痛的问题。但正是这种教育定位上的模糊性与暧昧性,也让身处其中的老师与学生彷徨迷惘,前者感叹学术传统不再,大学精神失落,后者却怪罪老师顽固保守,教育方向失准,长此以往,师生双方必然落得两伤的结局。

或许,我们在论文抄袭的问题上,不能再简单地移用过往所习惯的学术品格的批评逻辑,而是要看到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是如何被一个扭曲的体制所催生出来的,学生不是道德圣人,天之骄子的神话也早已幻灭,以道德话语与学术标准去要求那些迫切需要获得文凭证书的学生,或许只能满足批评者的道德想象而已。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强大且暧昧的体制内部产生的混乱与自相矛盾,我们越想以方便的方式去摆脱这种困境,却只能一再发现,我们将会越陷越深,最终成为强大体制力量的牺牲品而已。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liujing)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