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深度阅读

薛晓源: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研究(上)

(来源:学习时报)

一、全球化:我们所在世界的知识语境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技术和因特网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在迅猛加强。全球化现象凸现于世,全球化成为最时髦的词语,在全世界主流媒体上不断出现、在大多数人的嘴边流动。

随着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快速渗透,反对全球化的声音也呈现出来,美国左翼学者爱德华·赫尔曼认为:“全球化迄今带来了生产力的衰退、社会的灾难和对稳定的威胁”;“ 全球化是对民主发动的进攻”。

  1、什么是全球化?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导论中,把当代西方理论界关于全球化问题整合归纳为三种认识维度:1)激进的全球化主张,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日本著名观察家和评论家大前研一和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他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全球经济的崛起、全球治理机构的出现以及文化在全球的扩散和交融都被视为出现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的证明。”2)温和的全球化主张,戴维·赫尔德称之为变革论者,他认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他们认为全球化的当代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全球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过程,努力适应这个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但是非常不确定的世界。3)怀疑论者的批评,以赫斯特、汤普森为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一个神话,掩盖了国际经济不断分裂为3个主要地区集团、国家政府依然强大的现实。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化并不是我们今天生活的附属物,它是我们生活环境的转变,它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不管人们是欢呼还是咒骂全球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全球化就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中,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全球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知识语境,是当代知识分子认识、关照介入现实的新工具。

  2、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在这里,流动指的是物质产品、人口、标志、符号以及信息的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会;德国教育部副部长格尔茨对全球化的过程和本质体认尤深,他认为全球化使这个社会成为突然加速的社会。

  关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西方许多学者尤其是西方左翼学者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策划的。我们认为这样评判全球化本质属性,虽然有犀利的批判性,但是太简单化。历史发展结果是许多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多种合力进行多向度交融的产生的,全球化不可能是有着强力意志的某些国家独自驾驭的结果。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巴西著名学者多斯桑多斯来中国作学术演讲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们仍然生活在全球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现实和变化的基础。”我认为多斯桑多斯这番话倒是严肃认真的且切中肯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的倡导者乌尔利西·贝克在1998年出版的《什么是全球化》一书指出:“全球化既是一种新知识的象征,同时它本身也是经验文化。这种历史经验的传播通过现代信息和资本的全球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的行为展望和远景预期。”

  2004年11月我在德国波恩大学做访问学者,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采访贝克教授,询问6年之后,面对世界风云变幻的今天,如何看待全球化?贝克教授说:“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无疑是各学科讨论的焦点,是学术界研究的核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全球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动态的、‘一种正在运动中的发展过程’的名词。全球化相对于全球性或全球主义而言,更多强调的是在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跨国家、跨文化的相互关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因此,全球化是一个沟通相互不同的原点的语言桥梁。其全部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非线性的过程,而在于它可能指明了一些已然形成的、经验的、历史的、多样的过程。”

  概括贝克教授对全球化的新阐发,可以把全球化理解为以下五层含义:

  1.全球化是一种全球尊重意识的发展。2.全球化是一种社会价值变迁的现象。3.全球化是一种建构全球秩序的行动。4.全球化是一种人类关系的变革。5.全球化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过程。

二、全球化与风险社会

  西方有关学者在反思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9·11恐怖事件之后,认为:风险不是只拘囿于某一地区或领域,全球化的快速进程把风险带到世界各地,风险社会已经转型成为全球风险社会。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和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理论”,他著有《风险社会》、《反思现代化》。贝克认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风险威胁的潜在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了。不可见的危险正在变得可见。对自然的危害和破坏-----越来越清晰地冲击着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鼻子。风险社会理论是对未来世界也是对现实世界将可能存在和业已存在的“社会疾病”经过详细地了解分析之后得出的一个诊断性结论。该结论是预见性和判断性的统一。贝克的进一步解释是,“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文化诊断,风险社会的概念指现代性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业化社会道路上所产生的危险开始占主导地位。”比较工业社会与风险社会最大差异,贝克睿智拈出人类普遍的情感反映:“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集体性格则可以用另一句来概括:我怕!”吉登斯对“反思性现代性”的简要解释是“对进行中的社会生活的监控性”。贝克说:“我们的世界是个世界风险社会。必须将它理解为这样一种现实,它进行自我侵害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理解风险社会理论的关键,就要对风险概念进行类似富柯所倡导的“知识考古学”的探究,对风险概念进行正本清源。贝克认为,风险是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贝克对风险概念作了8点总结:

  1、风险既不等于毁灭也不等于安全或信任,而是对现实的一种虚拟;

  2、风险指充满危险的未来,与事实相对,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

  3、风险既是对事实也是对价值的陈述,它是二者在数字化道德中的结合;

  4、风险可以看作是人为不确定因素中的控制与缺乏控制;

  5、风险是在认识(再认识)中领会到的知识与无知;

  6、风险具有全球性,因而它得以在全球与本土同时重组;

  7、风险是指知识、潜在冲击和症状之间的差异;

  8、风险指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失去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两重性。

  根据贝克的理论以及风险社会理论在西方的最新发展,我们可以把风险社会的本质特征概括为:1、现代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风险源自人类对自然与科技完美的幻想。风险的来源不是基于无知的、鲁莽的行为,而是基于理性的规定、判断、分析、推论、区别、比较等认知能力,它不是对自然缺乏控制,而是期望于对自然的控制能够日趋完美。在今天,科技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人类对科学宗教般的虔诚,使生产到消费的链条中呈现了高度不确定性。2、现代风险表现为显现的时间滞后性。我们总是在风险转化成危险或者事实的时候,才意识到风险的存在。3、现代风险的发作具有突发性。风险的积累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握风险从量变到质变的度尤为困难,渐变与突变是风险发作的形式,生态脆弱以及人类对地球疯狂掠夺的速度,促使风险呈现形式多为突变的形式。4、现代风险具有超越常规性(因为科技的应用所带来的损害往往大过其功能)。风险的呈现形式随着科技形式的千变万化,而使人感觉到迷茫和困惑。5、现代风险具有超常的传染性。随着全球化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频繁交往和社会安全的幻觉使风险具有超常的传染性。6、现代风险的传播与渗透具有全球性。从“9·11”事件之后,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盛行,并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进入泛滥期。阿拉伯世界与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整个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紧张度增加。恐怖主义泛滥对金价、油价、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都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这也加剧了投机因素。从全球化的角度看,“9?1”事件的主要意义是恐怖主义组织因跨越国家疆域而弥漫全球各地,从而使恐怖攻击活动得以穿透特定国家的主权界限,而对全球、区域或国家产生极大的威胁;恐怖活动威胁了每一个个体的人身安全、民族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安定,甚至可能引发全球性(族群、宗教与文明)的军事冲突,从而使得国家及国际安全的含义更加扩大及复杂化。7、现代风险具有人们无法回避的临近性。城市拥挤、居住空间的狭小、避难场所的缺失,人们在面对风险时所表现出的慌乱无措和相互影响,都使风险具有无法回避的临近性。

  由于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显现的时间滞后性、发作的突发性和超常规性,使专家在面临新科学技术时,往往多注重科技的贡献而忽略其副作用,或故意隐瞒其副作用,以至于人们在开始使用科技时,就已经为风险埋下了发作的种子。由于现代风险的高度复杂性(超出了任何单一专家系统可以解释和控制的范围)、广泛影响性(波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危害的全球性(因为现代风险的危害已远远逾越了现代工业所内含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其疆域边界的逻辑),因此,风险治理的主体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由个别的民族国家的政府来承担。

  贝克向现代社会里技术安全神话的塑造和迷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探讨了全球化时代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前景。与阶级社会的“平等”理想不同,风险社会追求的目标是“安全”,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出于恐惧的心理而不断走向联合:“焦虑的共同性替代了需求的共同性。在这种意义上,风险社会的形成标示着一个新的社会时代,在其中产生了由焦虑转化而来的联合。”

(责任编辑:liujing)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安东尼 | 吉登斯 | 戴维 | 赫尔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