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社会观察

靠“申遗”保护文化是个误区

  据《杭州日报》1月21日报道,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呼吁要为我国春节申遗,其理由是担心中国年文化消失,他认为“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作为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教授呼吁要为我国春节申遗,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里我要告诉陈教授两件事:第一件事,早在2006年年初,春节已经进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第二件事,保护文化要靠一种文化自觉,靠申遗保护文化完全是个误区。

  中国值得保护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在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里,最终确定的就有501项。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每两年才评选一次,而且每一个国家每次只能申请一项。即便按每次申请都成功计算,也要1000多年的时间,所以靠申遗来保护根本就不可能,最终还是需要靠我们自己的文化自觉。

  如果我们缺乏一种文化自觉,即便申遗成功,也不见得某种文化就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就比如昆曲,昆曲2001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随后连续5年获得了来自政府的总共5000万元的“抢救”经费,但由于缺乏演员和观众,目前仍处于后继无人的濒危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很多地方申遗的打算,更多的是基于功利的目的,而不是出于一种文化的自觉。也就是说,不是诚心诚意地想保护文化,而是想利用“世界遗产”这个招牌搞商业开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某种文化一旦申遗成功,也可能因为商业开发而遭受人为破坏。

  实际上,申遗只是一种手段,保护文化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保护文化的手段可以有很多,不是只有申遗这样的“华山一条路”。如果有了强烈的文化自觉,某种文化不申遗一样有保护,如果缺乏文化自觉,就是花千万元申遗成功也是白搭。

  在申遗问题上,还是冯骥才说得好,民俗节日原本就是自己的精神文化遗产,并不是它只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是宝贵的。如果自己的文化遗产只在乎一个外在的名,没有对它的精神内核去挖掘和提倡,那即使申请下来,也是不完整的。保护民族文化贵于自尊、自爱,而不必什么都申遗,希望国人能够尽快走出申遗的误区。

(责任编辑:李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文化 | 北京文化 | 胡人文化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